English

让文化成为经济竞争重要因素

2009-1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闻观察员郭丽君 我有话说

眼下正是数部贺岁大片热映之际,许多人本想周末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却发现售票口像节假日的火车站一样,排起了长龙,而国产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的放映厅更是提前半小时就满座了。

2

009年,中国的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数字动漫等产业不仅塑造了新的国家形象,而且表现出来了巨大增长潜力,为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平添动力,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希望。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内业界共识。文化产业迎来黄金时代,有专家预测,中国文化产业正在提速,未来在5年内将实现年均15%的增长。2009年电影产量预计超过450部,票房有望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2009年我国手机游戏市场年增长率为97.5%,包括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等在内的游戏产业总收入预计将超过70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的网游产业同比增长高达76%,动漫产业的增长也有四成之多。

文化产业蒸蒸日上,一方面,得益于中央确立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决策,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积累的经验和铺就的道路,得益于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振兴计划中颁布实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措施,使得不断成熟、规范和有序的文化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对于国际金融危机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凭借技术和创新,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实力,民众习以为常的表演、音乐、广告、出版、电影、电视和各类设计等产业已经“跃升”为国家战略。

此外,文化产业“反经济周期性”的特点,也使其逆势增长。按照“口红定律”,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还有什么比看场电影更便宜的娱乐?文化产业利用银幕上的花团锦簇、文学故事的悲欢离合,“善解人意”地为公众制造了一个缓解压力的“精神世界”。

近年来,从北京到河南,从辽宁到云南,中国东中西部的许多城市纷纷装上了“文化引擎”,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转型的动力。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多的文化演艺精英,上海依托全国经济中心和海派文化,西安发展“皇城”文化,长沙建设全国娱乐之都,各具特色的“文化之都”在全国兴建。

文化产业的灵魂是创意。然而,一些中小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将重点放在了“产业”,而不是“文化”上,于是有了如出一辙的发展模式:政府大规模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然后期待增加就业、提高税收。同时,为了弥补文化基因的不足,不少地方为争抢名人故里的独家冠名权而大打出手……

其实,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必不可少,而“借”文化发展也未尝不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已成为国外创作的流行元素――日本人利用“西游记”、“三国演义”拍成动画,编成游戏;韩国人以中医、中餐等为题材做成了《大长今》;美国人利用中国文化创作了《功夫熊猫》、《花木兰》等风靡世界的电影,再加之深度开发的玩具、礼品等,这些创意形成的品牌营造了庞大的市场空间。

文化是最讲区别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搬,也许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主题公园,却90%都亏损,而美国迪斯尼一年却有365亿美元的盈利。

创意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统计,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和东京分别为14%和15%,而中国文化产业的先行者――北京和上海还暂时无法进行相关的统计。这也恰恰说明中国创意产业人才的匮乏。

文化产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离不开网络等新型传播方式。美国电影《2012》创造了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其亮点是500多项壮观的特效场面:火山喷发时的无比艳丽、地面断裂时的惊心动魄……每一次特效场面给人的震撼从视觉直达心理;而正是超过125台搭载了美国英伟达公司交互式图形处理技术的工作站使得这些灾难场面惟妙惟肖。

同样,在数字化大趋势下,电影、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已成为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础。从长远看,信息技术的研发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

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还需要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大量金融资本的注入。作为全国首家登陆创业板的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打开了一条广阔的融资渠道,为中国文化企业的上市提供了示范。同时,也需要业界不断进行包括技术、商业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让思想和智慧创造更多财富。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由此,我们看好中国文化产业的2010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