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互联网 重续姻缘

1999-05-03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她曾在侵略者的侮辱下苟活,他曾是她的至爱,命运曾将他们拨离数十载,然而,互联网上的一根红线将他们系住,一切都将发生改变———

上篇

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年3月2日下午,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农机局的尹香梅下班回到家里,一进门便激动地说:“爹,你经常想念的袁竹林找到了,你们不久就可以见面了!”

袁竹林是尹香梅义父廖葵的结发妻子,因为世事变迁,两人失散已经39年了。廖葵听了女儿的话后,哽咽着问道:“真的吗?这是真的吗?这些年来,她过得好吗?”

尹香梅说:“爹,这一切都得感谢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女士和许多好心人啊……”

去年9月2日,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家大宾馆客房部经理打来的,说:“我们宾馆住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名叫袁竹林,曾经被迫给日本鬼子做过‘慰安妇’。她刚从内地来,现在是经过香港,明天要到日本去,起诉日本政府。你想不想采访一下?”

李碧华听后,立即驱车直奔宾馆。

袁竹林生于1922年,武汉人,后随养女定居广州。日本军国主义肆意篡改历史,否认侵华事实,消息传到袁婆婆耳中之后,她非常气愤。她没有像其他曾经做过“慰安妇”的人那样,对自己的过去讳莫如深、守口如瓶,而是毅然站了出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军国主义的暴行,并且还要到日本去,起诉日本政府。

李碧华的采访很顺利,袁竹林婆婆把自己那一段屈辱辛酸的经历向李碧华和盘托出。

1940年,袁竹林18岁,被迫进了设在武汉的鄂城慰安所,从此过起了非人的生活……

控诉完之后,袁婆婆又说出了这样一件事:“我想要找一个人,他是我这辈子唯一爱过的男人……”

袁竹林唯一爱过的男人叫廖葵,四川重庆人,生于1923年,比袁竹林小一岁。廖葵早年父母双亡,兄嫂将他养大,并供他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

由于连年战乱,拥进武汉市里避难逃亡的难民很多,把学校的一部分房子给占了。廖葵没能住上宿舍,只好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处民房住了下来。和廖葵同住在一个院里,有一年轻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姑娘长得很漂亮,平时总是低着头,紧锁着眉,一副愁苦的样子。她就是袁竹林。

之后,廖葵与袁竹林相识,并知道她曾经被迫做过日本人的随军妓女。

廖葵不但没有蔑视袁竹林,相反,开始主动与姑娘接触。廖葵发觉,袁竹林不仅人长得漂亮,心地也特别好,慢慢的,便爱上了她。

毕业后,为了能和袁竹林在一起,廖葵留在了武汉。武汉解放了,廖葵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当晚,邀请了几位朋友,在他的小屋中庆祝起来。

朋友们走了之后,借着酒劲儿,廖葵动情地握住了袁竹林的手,深情地说道:“竹林,我爱你,嫁给我吧。”说完,一把拉过袁竹林,把她紧紧地搂进了怀里。

1950年,廖葵与袁竹林举行了简朴婚礼。为了避免对袁竹林的刺激,廖葵从不提“抗日战争”、“日本鬼子”、“汉奸”一类的字眼。

1951年春天,廖葵找了一份工作,在白沙洲给盖房子的单位运沙子。廖葵和一位姓田的师傅分为一组,田师傅负责开车,廖葵则负责装车卸车。田师傅是一个急性子,每一次车还没有装完,他都急着喊:“够了,够了!”说完,开车便走,根本不顾廖葵的劝阻。沙子是一车3吨,完成了车数之后,廖葵和田师傅去结账,发现差了很多。廖葵和田师傅没法解释清楚,于是,检查员便认定,他们两人私自把沙子卖了,然后,便把他们抓了起来,交给了执法部门。

廖葵被判了半年刑,临走前,廖葵握着袁竹林的手,深情地说道:“竹林,等着我,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你一个人在家里,一定要多保重。”

可是,袁竹林一等便是10年,廖葵没有回来过。

1960年,袁竹林被以“支边”的名义,下放到了当时极为偏僻的黑龙江省密山县一个贫穷的小村里,接受教育。袁竹林打听到廖葵正在佳木斯劳改所里,便请了假,赶到了佳木斯。乍一相见,两个人不禁抱头痛哭。

袁竹林只请了3天假,因为时间紧迫,两个人匆匆一见,便又分别了。39年过去了,两人再也没有相见过。由于袁竹林身体不好,无法做重体力劳动,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只好改嫁了。

下篇

回到家里,李碧华连夜提笔疾书,根据廖葵和袁竹林的曲折经历,以哀婉的笔调,写了一篇题名叫《竹和葵在天涯》的纪实散文。

李碧华把这篇散文上了网,向网友们发布了寻找廖葵老人的消息。仅仅过了几天,便得到了网友们的纷纷响应,网友们都被这个悲凉凄惨而又真诚执著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主动帮助李碧华,在网上四处传播着她的那篇文章。

网络是无国界的,加拿大的华人“云中雁”发来电子邮件说:“我也是一名中国人,而且还是黑龙江人,全家人都在国内生活,只有我一个人奔波在海外,我已经分别向家乡的亲朋好友们发回了电子邮件和信件,让他们帮忙寻找廖葵老人的下落,一有消息,我马上发电子邮件告诉你。”

美国读者M找来了两个有关北大荒的寻人网址,用电子邮件邮给了李碧华,M在邮件中说:“我很乐于加入寻找的行列,帮助那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可是,我并不抱有多大的信心。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知道,想在茫茫的人海中找到一个失散多年的人,希望微乎其微。更何况,中国实在太大了,他又年岁已高,说不定已经早就不在人世了……”

李碧华又忽然想起,自己有一位做导演的朋友,曾经接连几次去东北拍过电影,对东北特别了解,而且,与东北当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都特别熟悉,不妨去问问他。

那位朋友听后答:“黑龙江太大了,遍地都是人,上哪儿去找?别说是一个离黑龙江老远的香港人,就是当地的老百姓想要找一个人,都是很困难的。这么多年了,死了也说不定呢。我奉劝你还是死了心吧。”

李碧华回到家中,再一次奋笔疾书,以饱含悲愤凄凉的笔触,将自己帮助袁竹林寻找廖葵老人的前前后后,以《火泽睽》为题又一次上了网。和上一次一样,反响虽然十分强烈,但是,却始终没有廖葵老人的半点消息。

李碧华并未绝望,她打开了电脑,又拨起了M邮发给她的那两个北大荒寻人网址,其中“北大荒知青网络”里的一个名为“战友啊,你在哪里”的栏目,竟然一触即通了。

李碧华简直有些欣喜若狂了,她在数据库名录查询栏目里仔细寻找了起来。可是,几万字的资料翻了好几遍,还是没有发现廖葵老人的名字。

此时,李碧华的心中,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急了。既然拨通了“北大荒”那边的网址,就证明这个网址是存在的,既然这个网址是存在的,那么,就肯定能与之取得联系。于是,李碧华写了一封短信,分别以电子邮件和信件的形式,发给了黑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她在信中这样诚恳地写道:“袁婆婆是上一代战争的受害者,我愿意为她尽一份力,只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拜托帮这个忙!”

这件事情,在黑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员工们不仅为袁竹林婆婆真诚而执著的爱情所打动,而且,也被李碧华女士的古道热肠所感动,纷纷主动地在网络上帮助袁竹林婆婆寻找廖葵老人。

一天,有一位山东省淄博到哈尔滨就读的大学生,到黑龙江信息港开办的网吧来上网,看到了“人在天涯”栏目的寻人启事,猛然间想起来,自己家的邻居——在淄博市张店区农机局工作的尹香梅阿姨的父亲的名字好像就叫廖葵,而且,他也隐隐约约地听说,尹阿姨的父亲也在东北工作过。这个廖葵,会不会就是网络中所提到的那个廖葵老人呢?

这名大学生马上放下了手中的键盘,跑到了黑龙江信息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把这个发现对他们讲了。工作人员们喜出望外,连那位大学生的校名和姓名都忘记问了,马上便给尹香梅写起了信。最后终于得到了证实,网络中寻找的那位廖葵老人,正是山东省淄博市的廖葵!

黑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已经分别在网络和信件中,把找到了廖葵老人的好消息告诉给了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不久之后,便得到袁竹林婆婆的详细地址。两位老人重逢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