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任日外相的田中之女

多次随父亲访华 反对李登辉赴日
2001-05-01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赵红 汪洋 我有话说

田中真纪子


4月26日,日本自民党总裁、日本新首相小泉纯一郎委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为外务大臣,由此田中成了日本第一位女外相,也是历来日本女性所担任的最重要日本官职。由于态度亲民及敢言,田中真纪子常获日本民众选为最受欢迎的政客。

现年57岁的田中,是已故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说,她当年曾扮演起“第一夫人”的角色,随首相父亲到海外与世界各国领导人会晤。她说:“1973年,我曾随父亲出访,近距离目击了父亲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峰会。”

日本政坛“铁嘴”

20年前,“田中”这个姓代表着日本政坛的腐败和任人唯亲;20世纪70年代,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由于腐败丑闻而被逮捕,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在日本人心中至今仍挥之不去。然而,现在,另一个“田中”正在日本泛起涟漪。前首相田中角荣之女、现年57岁的田中真纪子正在迅速成为自民党最直言不讳和受欢迎的人之一。她经常去各地宣传、演讲,告诉民众。

田中真纪子言辞犀利,素有“铁嘴”之称。田中真纪子出生于政治世家,又当过科技厅长官,现又出任第一位女外相。她口齿伶俐,敢于针砭时弊,在日本国民中很有“人气”,她获得的新职位,是迄今日本妇女担任的最高政府职位。

英国《金融时报》也发表专题文章说,“‘田中’重现江湖,在日本政坛掀起涟漪”。

有望当首相

日本媒体今年3月就下任日本首相的人选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不仅榜上有名,而且位居第二,与位居第一的自民党森喜朗派的会长小泉纯一郎仅差一个百分点。

田中真纪子是去年众议院选举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人。她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85年其父患脑血栓后,她回老家参加竞选,首战告捷。此后因其语言直率,加之其父的影响力,经常出现台上台下都站满听众的场面。据悉,其后援会会员就达十万之众。曾有人预言,有这样的根基,田中的女儿岂有不当选之理!

去年,田中真纪子曾为日本政坛必须扫除腐败和任人惟亲而奋力奔走。田中真纪子坐在日本国会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说:“我们政治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一种党派体制和向政治家捐助资金的体制。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政治体制,要实现改革,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一位自民党政治家近期承认:“像田中真纪子这样的人至少能够吸引选民。日本民众喜欢她。”而吸引选民的原因似乎是因为田中真纪子是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世界中少见的女人。其快言快语的性格,使她在政坛崭露头角。对于森喜朗前首相的屡屡失言,她曾直言不讳地说:“应该在森首相的嘴上贴块橡皮膏!”由此可见其性格。

反对发签证给李登辉

论起田中的外交能力,分析家基本上不看好她。还有人把田中斥为“没有外交经验”。不过,也有分析家认为,田中获委任的背后,反映了东京在日中关系脆弱之际旨在修补日中关系的努力,因为田中的父亲是日中关系的开拓者。田中的父亲田中角荣,在推动中日1972年建交上有大功。而且田中过去曾多次随父访华,又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见过面。东京索非亚大学政治科学教授井口邦子说:“她曾随父亲访问中国。现在让她出任这个职位来改善中日关系,时机很合适。”

近日中美和中日的关系,均因台湾问题(美国军售台湾及李登辉访日)而变得紧张。26日,田中便尝试把问题降温,田中强调中国在保证全球和平及稳定中担当重要角色,并促请国际社会不要挑拨海峡两岸的关系。她对记者说,“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台湾问题上,国际社会不应试图恶意惹是生非,而是要冷静观察和支持他们。”田中4月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不赞成再度发出签证给李登辉,若李登辉病情真的恶化的话,也可以去美国或是新加坡治疗。田中对于这次日本政府同意李登辉到日治病,表示“因为李登辉是民间人士,因此基于人道上的判断而发出,如果他来个二次、三次则将会政治问题化”。

田中真纪子尽管拥有极大的号召力,但缺乏内阁经验,始终是她最大的弱点。虽然真纪子曾在美国留学念英语,经常出国,但大多数分析家都怀疑她的外交处理能力,指出她在国际外交圈子中缺乏知名度。而且她出任外相之时,却正值多事之秋,由于农产品贸易矛盾、历史教科书和李登辉访日等问题,日本与中韩等亚洲邻国关系紧张,对缺乏内阁经验的她来说确是一大挑战。

自称天生政治人

原是家庭主妇的田中真纪子,199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此后,她凭着敢言和每每一矢中的之尖锐评论,知名度迅速飙升。她自称自己是天生的政治人,说:“政治于我是如鱼得水,如鸟在空中。它就如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在体内鼓动我。”

她曾狠批自民党多年来事事以照顾既得利益集团为先的派阀政治,认为从政者应有独立思维,“但现在议员们却不是这么做。派阀领袖说要‘朝右’,他们就得全体向右,这实在令人无法置信”。她还骂过国会同僚是“不可救药的白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