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互联网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2001-05-01 来源:生活时报 桂杰 我有话说

对青少年的上网调查结果,让专家颇感吃惊。网络并未减少青少年的人际交流。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公布的2000年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报告中,通过对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部分青少年的调查显示,网络使用并未减少青少年的人际交流。这个说法使有关人士感到震惊。有人认为,这个结论很有可能推翻以往人们对于青少年上网的一些既定看法。

调查报告给出了4组数据,有50%到70%的青少年用户自述其交往没有变化;在有变化的用户当中,关于“有相同爱好的人”,增加交往的比例为40%,大大高于减少交往的比例,减少交往的用户为6%;在有变化的上网青少年中,关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增加交往的比例29%,也远高于减少交往的比例6%;此外,在有变化的上网青少年当中,与父母的交往,增加交往的比例为16%,也高于减少交往的9%。

也就是说,在有变化的上网学生中,更多的是增加了与“相同爱好的人”的交往,其次是增加了朋友或同学的交往,再次是与父母的交往。

调查报告称,在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以及使用电话的时间上,用户和非用户都没有区别。但专家之所以持保留态度,是因为,也许网络使用还未大规模改变用户的人际交流,毕竟使用网络的时间有限,进一步的结论有待以后的研究数据进行证实。

此外,该调查报告还得出了以下一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从几方面表明,上网的孩子与不上网的孩子没有特别大的差异。

一、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

二、上网的青少年与不上网的青少年在体育活动时间上没有显著不同。72.5%的用户说体育锻炼与上网前一样,14.8%的用户减少了体育活动时间,但同时也有12.7%的用户说增加了体育活动的时间。但在睡眠上二者却有显著的差异,那就是上网的孩子比不上网的孩子睡得时间短。

三、在与大众媒体接触时间方面,上网和不上网的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均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60%的用户认为互联网的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也有30%的用户说减少了看电视、报纸、杂志和听广播的时间,还有12%的用户说,他们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媒介与青少年领域学者卜卫是青少年调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网络这种新媒介一出现,很多成年人觉得这对孩子来说简直是洪水猛兽。其实,20世纪以来,任何一种媒介的出现,人们在最初的时候都有同样的担忧。比如,20年代的电影,到后来的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机,每一样新媒介出来人们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担心。担心的焦点不外乎暴力、色情、颓废等等。

大人不让孩子上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但是即便他们不上网,也照样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这种信息。

卜卫还认为,互联网对于不同的孩子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家庭不和,社会关系不好的孩子容易接触暴力,而且接触之后更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这样的孩子上网出了一些问题,其实责任不应该都归咎于网络。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孩子上网出问题不能都怪网络,但网络的特殊性确实存在,并且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目前,学校对于孩子上网的安全教育很弱,加上孩子本身的防范能力和辨别能力都不强,所以不管怎么样,他们依旧不支持孩子过早上网,认为孩子上网还是应该有年龄限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