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围棋要走日本老路吗

2001-05-08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围棋可谓是内忧外患。内,围棋乙级赛闹出了“假棋风波”;外,则是近来两项大的国际赛事中中国棋手表现不尽如人意,几乎可说是近年来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中最差的表现。

在4月中旬进行的“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赛上,中国有6名选手出征,结果只有俞斌一人打入8强。要知道,其他5人并非俗手,他们是以马晓春为首的当今中国棋坛的精英:马晓春、常昊、周鹤洋、邵炜刚以及孔杰。马晓春和邵炜刚在首轮即遭淘汰,马晓春输给的是他的老对手小林光一。接着在16强的比赛中,常昊步马晓春的后尘,再次负于小林光一,而周鹤洋则输给了小林光一的徒弟河野临,孔杰又一次没能过“曹老师”的关,败给韩国的老帅曹薰铉。这样的成绩,是中国棋界始料未及的,因为这些对手中,说到底最强的也就是曹薰铉,小林等人都在可赢可不赢之间,但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棋手结局都是不赢。

没有想到更大的难堪还在后面。半个月之后,4月29日,在中国人自己举办的第三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上,中国棋手在八强之中占有5个席位、并在自己的家门口(比赛地在杭州)作战的情况下,竟也是纷纷落马,只留下一个王磊到四强中去争取实现“春兰杯”留在中国国内的梦想。八强中占有5席,到四强中仅占1席,这可能是近年来中国围棋成绩最差的一次。一时之间,中国棋手怎么了,成为关心围棋的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但是和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中铩羽而归的“灰色调”形成反差的是,我们注意到现在国内的围棋事业正处在蒸蒸日上的时候,完全是一种鲜亮的色调。围甲联赛在开办的第三个年头,即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各支围甲棋队已纳入了企业赞助的视线当中。另外,围甲还带动了围乙赛的红火,今年的围乙赛就在企业的赞助下产生了4个大户:深圳队、浙江队、香港队和北京海淀队,他们仅参加一周的围乙赛便获得了50余万甚至百万元的资金支持。除了围甲和围乙,“棋圣战”、“名人战”、“NEC杯”、“天元战”、“乐百氏杯”、“CCTV杯”、“棋王赛”……正规的比赛就已是林林总总,再加上各类邀请赛,一名成绩稍好的棋手,一年下来真是要忙得不得了。

忙,对棋手是好事,比赛多了自然长棋,比赛多了,挣钱也就容易了。记得多年前采访中国围棋时,听到的最多的言论就是,“中国的围棋,一定要实现让棋手通过下棋就能生活的目标”。几年下来,笔者认为这个目标在一大部分棋手身上已经实现,很多棋手只要专心下棋,就能活得很好。这是中国围棋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为什么没有导致中国棋手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更好一些,却颇费人思量。

棋界一些老人常把近些年来日本棋手在国际比赛上的成绩不好,归结于日本国内棋赛的奖金太高,以致日本棋手对国际比赛提不起兴趣。对国际比赛的不重视直接造成了他们成绩的不理想。而韩国人在国际比赛的成绩好,是因为韩国国内的棋赛奖金比国际比赛的奖金要低很多。如果按这种经验来看,中国的棋手有些步日本棋手的后尘。

不过,与日本不同的是,我们国内棋赛的奖金还远远不如国际比赛那么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围甲和围乙,这两项比赛的概念中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团队意识,一支围甲队伍往往是当地的一面旗帜,棋手比赛前会承受一些来自当地有关部门的压力。同时,考虑到一盘棋下来关系到自己和自己所在的这支队伍明年还有没有“饭”吃,有没有“好饭”吃,对这盘棋的重视程度自然就高得多了。对于国内联赛和国际比赛,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喻,国内联赛好似养家糊口的本职工作,难度小点,轻易不能丢得;而国际比赛好比彩票,难度大,靠的是运气。试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要依靠的是什么?

当然,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事实上,国内的赛场是棋手准备国际大赛的习练之地,它们应该一脉相承。红火的国内围棋,造就的应该是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上的大有作为,中国围棋需要注意避免步日本围棋的后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