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来信

藏品一览
2001-05-18 来源:生活时报 ■钟振奋 我有话说

与我交往时间最长的当数张承志了。我毕业分配至《中国文学》工作时第一个采访的作家便是他。那篇采访文章后来还获了奖,收到了作品集中。在十几年的交往中,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他在处事方面的态度有些变化,总的感觉是张承志似乎更加谨慎了,对许多事都抱着一种警惕的姿态,但他的真诚与随和依然没变。出行时还是常骑着自行车,穿着深色服装,只是带着副墨镜,再配上他的板寸似的头发(思想太激烈,顶发渐稀疏),远远望去有点“酷”,像是《教父》中的人物。在当代作家中,张承志可算是最具男子气概的一个,走在他旁边你会觉得非常安全。(不知道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有恐惧?)可能是由于“惜时”的习惯吧,张承志出门一趟,往往要办好几件事,因此我们见面时也常在车站“站聊”,或找个麦当劳小坐一会儿。在通信方面,张承志也算是很勤快的,我的“作家通信集”中就数他的信件最多,处理事情最及时,哪怕是最忙乱的时候,他也会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别人托付的事办妥。当然也有忘记的时候,这时候你若提醒他,他便会拍拍自己的脑袋自责一番,然后认真地记下来。曾经到他在海军大院的家中听过他收藏的唱片及磁带,因为“我也喜欢”的缘故,他还为我翻录了不少录音带,

录好后他不厌其烦地在每盒封面上写好歌名,可谓耐心细致之至。出门时他总要送我一段路,就像一位可爱的绅士。1990年他从日本辗转去加拿大时,大概是他思想最为激烈的时期。揣着零起点的英语投身于陌生的英语世界,为生存所迫甚至去餐馆打工,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那时候的信件多流露出谋生、奋斗的不易,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气时常溢于笔端,但在泥潭中挣扎时仍不忘安慰鼓励别人,说一些令人感动的温暖话语,字迹虽然潦草,笔触却极为有力,有几处信纸都被戳破,跟在日本时写来的精美的信件(从形式到内容)有着天壤之别。

读着这一封封作家们在创作之余写下的更为随意、自然的文字,使得我对他们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我们的文字交流正在日渐减少,往往是打个电话,发个“伊妹儿”,方便实用性是有了,但却缺少魅力。谁也不会在网络上“抒情”,电脑毕竟过于物化,对作家来说,人性化的笔是难以被替代的。谁会拒绝笔尖在纸上沙沙划过时所带给人的美好享受呢?电子邮件多了,肯定会被丢入“垃圾箱”中,只有这手中的信件,才像是友谊的见证,能把温馨美好的感觉长留在世间。

我把这些信件重新挑拣了一下,把珍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收了起来。放回抽屉后,这些信件似乎贴得更紧密了,如同一个很有战斗力的集体。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