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毒品正在走近青少年

最小的瘾君子年仅10岁
2001-06-26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叶润霞 我有话说


如果把毒品比作猛虎,那么它最容易下手的就是青少年了;如果把毒品比作瘟疫,那么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至2000年底,我国记录在册的吸毒人数为85万人,仅据全国各地的有关禁、戒毒机构提供的资料表明:青少年组所占比例为83.6%,年龄较大的往往在农村,而城镇青少年吸毒所占的比例更大,最小的不到10岁。复吸率居高不下,约有70%吸毒者曾戒过毒,但有的地区复吸率高达98%以上。经过强制戒毒后,复吸率也在90%以上。在我国一些地方,4号海洛因成瘾者的复吸率竟达100%。

其中,25岁以下的吸毒者绝大多数是滥用海洛因类毒品。在吸毒者中,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比例极高。一项对吸毒者的调查表明,由于好奇而吸毒的占84.4%,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占10.8%。

吸毒诱因之一无知好奇

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有一位青年董某,听说毒品能让人舒经活络、备感享受,便萌生试一试的念头,这一试就再也不能自拔。最终,他为筹集毒资而抢劫出租车,被公安机关抓获。还有,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有的女孩子听说吸毒能减肥,竟信以为真,结果生命逝去的速度比体重减轻的速度还要快。

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我不信它有那么神”、“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你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探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有一位戒毒者在叙述吸毒史时说:“一次一位朋友给我一支香烟,并用手指挑了很少一点白粉放了进去。我想这么一点点是不会上瘾的,就接过来抽了,当时只感觉到恶心呕吐。第二次又抽了一支,这次找到了感觉,谁知这一尝出味道,就上瘾,一发而不可收。没想到这是致命的一口呀!”

吸毒诱因之二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躲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一些陷阱拉一个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递烟、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青少年常常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毒贩子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六亲不认,何惜牺牲几个少年儿童!

有对毒贩子夫妇,利用赊账供毒的方式,诱骗了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不但榨干了他们的钱财,还致使其中4人因吸毒过量而死亡。这些青少年至少犯了三个错误:一是缺乏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没能提高警惕,轻信断送了大好前程,甚至赔上了宝贵的生命;二是发现自己吸毒后,缺乏主见,意志薄弱,没能及时向人求助;三是没向公安机关报告,使毒贩逍遥法外,危害社会。

吸毒诱因之三盲目追求享乐与来自同伴的不良影响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有些人就是这样尝试着吸毒的,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另外一些来自家庭成员不良影响,也使青少年耳濡目染,沾上毒品。有位少女12岁就跟母亲学会了吸毒,14岁就不得不出卖肉体以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费用。在戒毒所里,女儿开始醒悟,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一去没有音信。1997年的某日,毒瘾缠身的女儿冲向一正在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未成,脸上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吸毒诱因之四生活事业受挫,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结局只能是搭上死亡的快车。

何某从小到大,学习一帆风顺,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转来的同学,成绩很好,“威胁”了他第一名的地位,他开始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期末考试最后一门还没考完,新同学领先5分,于是他自尊心受挫,面子上挂不住了。在考最后一门时,他孤注一掷,采取作弊的形式,结果可想而知。名誉扫地,处分、检讨接踵而来,一直太顺利的他被悔恨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于是逃遁在毒品的虚幻梦境中,又演绎了一幕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悲剧!

吸毒诱因之五逆反心理

有的人是为了给吸毒者做出戒毒的榜样,不信吸毒戒不了而吸毒;还有的被激将而吸毒。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妻子吸毒后屡戒不能,丈夫见她那乞求毒品失魂落魄的样子说,怎么就没有出息,我抽几次,然后戒给你看。可是这位丈夫抽了几次后,不但未戒了,反而与妻子一同沦为瘾君子。一个搞贩运的个体老板这样自述:“我老去海南、湛江做生意,那边的老板不少都吸粉。解放前那些抽大烟的,一解放,不让抽,不都照样戒了?为赌气,我真的抽上了,可抽上之后还真戒不了了。”这种“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仅大人有,孩子也有。“你不是忙自己的吗?不管我,我就给你闯祸,看你还管不管我。”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玩,他就偏要赌气同那些素有劣迹的少年厮混在一起,一起抽烟喝酒乃至吸毒!正是这种逆反心理,使一些年轻人把自己推向人生的尽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