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尼列尔今日光临地球

新世纪第一颗肉眼可见的彗星,为人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揭开彗星神秘面纱的观测机会
2001-07-10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赵建国 我有话说

据天文专家介绍,7月10日,一颗来自外太阳系的“尼列尔”彗星将与大家见面,这是本世纪第一颗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彗星。目前,这颗彗星正处于最接近地球的位置,两者相距仅0.24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在7月10日的黎明时分,地平高度约30度的东方天空,天文爱好者可以一睹“尼列尔”彗星的美丽倩影。

因为美国科学家曾经提出“彗星曾向原始地球提供为形成生命所需的水和有机化合物”的理论,所以真正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这次彗星“现身”,又为揭开彗星的神秘面纱,验证生命之源是否来自彗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彗星的结构组成

科学家们认为,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它是由一些未挥发的冰块组成的小而脆弱的天体。彗星的结构多种多样且十分不稳定,但所有彗星都裹着一层称为彗发的挥发性物质,彗发随着彗星逐渐接近太阳而渐渐变大变亮。在彗发中央,常可见到小而明亮的彗核(直径小于10公里)。彗发和彗核一起组成了彗头。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在背向太阳的方向,自彗头会伸展出一条长逾几百万公里的明亮彗尾。当它们远离太阳时,由于温度很低,彗头中的挥发性物质便渐渐在彗核上凝固。由于组成彗星的物质一半以上是冰,所以它们也常被称作“脏雪团”或“脏雪球”。当彗星离太阳非常近时,彗核的表面由于升温而开始蒸发。汽化的微粒夹带着微小的沙粒,组成了彗发的气体和尘埃。

当彗核凝固时,它仅能靠反射的阳光被看到。而当彗发产生后,尘埃反射了更多的阳光,彗发中的气体吸收紫外线并开始发出荧光。在离太阳很近的地方,荧光常常变得比反射光更为强烈。

彗星吸收紫外线后产生了化学反应并释放出氢,氢脱离彗星的引力,产生了一个氢包层。由于大气的吸收,这个包层在地球上是无法看到的,但它能被探测器所发现。

由于彗头中物质的大小和质量不一致,在太阳射线冲击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彗头中物质被吹离时的速度也不一致。因此,相对巨大的尘埃彗尾加速度较小而且是弯曲的,离子彗尾由于质量小而加速度较大,看上去它几乎是彗星相对于太阳的一条直线。

彗星每次访问太阳都要丢失一部分挥发性物质。最终它将成为太阳系中的又一颗岩石天体。因此对宇宙而言,彗星可以说是非常短命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有些小行星就是已熄灭的彗核,这些彗星已丢失了它们所有的挥发性物质。

生命之源来自彗星

对“尼列尔”彗星进行观测的小组负责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威沃称,对“尼列尔”彗星在运行中分裂出的物质的分析,支持了“彗星曾向原始地球提供为形成生命所需水和有机化合物”的理论。他说,通过对哈雷彗星、海尔-波普彗星及海阿库塔克彗星等3颗彗星进行的研究,对传统所认为的彗星的构成物质提出质疑,因为这3颗彗星中的水化学成分与地球海洋中的水成分不同。但对“尼列尔”彗星运行中分裂出的物质特征分析发现,它有不同的水化学成分。威沃说,“尼列尔”彗星是一类能向地球提供形成生命所需水和有机化合物的彗星。

研究人员对“尼列尔”彗星中冰与岩尘的构成比例感到惊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确信,彗星是一些“脏雪球”天体,由约一半冰和一半粒状碎石组成。而对“尼列尔”彗星的分析表明,彗星中固体岩尘量比冰多100倍。“尼列尔”彗星更像带冰的岩尘球,而不是“脏雪球”。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还通过实验为地球上生命来自于地球碰撞的彗星和小行星提供了新证据。

他们在实验室以彗星和小行星碰撞地球的高速,将一个大小如普通盒装饮料罐的“弹头”射向一个金属目标,该金属目标上有一个水滴,水滴内含有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材料,科学家在彗星和小行星上也发现了这些氨基酸。

实验发现,在“弹头”撞击金属目标之后,水滴中的大部分氨基酸都没有破坏,有的氨基酸还化合成肽,而肽是形成蛋白质的前期产物。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让金属目标如同彗星和小行星上表面那样结上冰,以模拟彗星和小行星碰撞地球的状况,这些氨基酸的浓度还要增高。科学家由此认为,至少在实验室中证明,当彗星和小行星碰撞地球时,它们上面的氨基酸可能转化成蛋白质,从而出现生命。

生命起源问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重要问题,目前所提出的各种理论都不能有直接的证明,因此有关的争论将继续下去。

“尼列尔”身世与众不同

天文学家是在1999年9月27日发现“尼列尔”彗星的。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和美国空军共同执行近地小行星调查计划时发现的。林肯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在1999年9月27日拍摄的御夫座图像上找到亮度为17等的小行星状天体,但发现之初就觉得它的“行迹”不同于小行星,各地追踪观测的结果判明,这是一颗新彗星,命名为“尼列尔”彗星。这颗彗星是一颗长周期彗星,运行轨道一周的时间在七八十年到几百年之间,因此人一生中或许只能看到它一次。

今年5月底,该星在运行中曾出现过分裂并发出可见亮光,但由于位于近日点,其亮光被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中,因而无法观测。在7月10日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尼列尔”彗星的亮度将维持在4星等左右,在大气纯净度较高的郊外,用肉眼即可观测到。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威沃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说,“尼列尔”彗星在去年夏天落入太阳系时,由于抛出大量像山一样的石块使大量冰蒸发掉,这使天文学家有了了解“尼列尔”彗星结构的机会。

天文学家注意到,“尼列尔”彗星中的冰是在更高的温度下蒸发,由此表明,这颗彗星是在绕木星轨道、靠近太阳处形成的。而一般情况下,很多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缘形成,这里的温度通常很低。威沃说,与众不同的是,靠近太阳处形成的彗星,更有可能包含冰态水,其化学成分更类似于地球海洋中的水,而这一研究结果将支持彗星提供地球上大部分水的理论。

为解谜团美国要炸彗星

彗星的体形庞大,但其质量却小得可怜,就连大彗星的质量也不到地球的万分之一。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公里。它形状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一般总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目前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颗。所以,这也为揭示彗星之谜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研究彗核和彗星成分,揭开彗星神秘面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前不久曾宣布,已批准了从航天器上发射导弹“轰炸”彗星的科研计划。

美国航空和航天管理局计划投资2.4亿美元开发建造名为“猛撞号”的探测飞船和飞船携带的导弹。

该飞船计划于2004年1月发射,18个月后飞船接近“滕佩尔1号”彗星。预计在2005年7月4日,飞船在预定的位置把350公斤重的导弹射向彗星。发射的导弹将以每小时3.6万公里的速度“轰炸”彗星。之后,探测飞船在一定距离内观测碰撞现象和彗星释放出来的物质。估计,导弹会炸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洞。

科学家认为,通过“轰炸”彗星可以研究形成于45亿年前的太阳系和其他天体系统的原始成分,以及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出现的,从而彻底揭示地球生命的起源与彗星之间的关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