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子湖畔起草宪法

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精选18)
2001-07-24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在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西子湖畔,有一座朴实无华却具古典风味的花园,这就是带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西湖第一名园刘庄。毛泽东一生中曾38次来这里住过。第一次是在1953年12月24日,再有两天就是60岁生日的毛泽东领着几位秀才,为了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意气风发、情绪昂然地首次来到刘庄。一进门,他扫视了屋里的陈设,推窗眺望了一眼西湖山色,高兴地说:“到家了!”这时的毛泽东,当年“橘子洲头”,“挥斥方遒”的余韵犹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仍存。刚刚住下,各项准备工作便立即展开了。

1954年1月7日,在毛泽东主持下,首先制定了宪法起草的工作计划,计划出来后1月15日电告在北京的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征求意见。第二天,刘少奇电复毛泽东说:“此间同志同意主席所制定宪法起草工作及讨论的计划,即将来电印发给在京各中委及候补中委,并要他们阅读所列参考文件。”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开始。

毛泽东所带的宪法起草小组中有3位党内知名的笔杆子。他们是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出京前,毛泽东让田家英广泛搜集有关宪法的书籍,作为参考资料。田家英把能找到的中国的、外国的宪法和法学理论著作收集到一起,共装了两个大箱子,带到了刘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对这些书籍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因为他们知道,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必须参考其他国家的宪法,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当然要以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为主。他们就是这样边学习,边工作,干一行,钻一行。

在宪法起草过程中,胡乔木、田家英同陈伯达之间,常常发生不同意见的争论。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陈伯达十分霸道,只许他批评别人,不许别人批评他。有一次,胡乔木在毛泽东召集的起草小组会议上对陈伯达提出的初稿提出了批评修改意见。陈伯达在会后大发雷霆,说这是有意在毛主席面前丢他的丑,拆他的台。但胡乔木和田家英的意见有根有据,陈伯达驳不倒,辩不过。他既恼火又尴尬,由暴怒变为牢骚,多次提出不干了,回老家当小学教师,工作上更是消极怠工。杭州起草小组拿出的讨论稿事实上主要出于胡乔木和田家英之手。到2月中旬,起草小组经过辛勤工作,终于拿出了初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