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处方给患者带来的疑惑

2001-08-07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生 戴毅 我有话说

“当医生所开处方有不明之处时,病人是否有权利、有必要提出疑问?”乍一听,您可能会觉得很无趣,这种小问题还要摆出来讨论?其实,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诸如此类的“小”事,有时往往因此构成隐患,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郑先生的亲身经历。

家住北京公主坟的郑先生最近遇到了难题。他给本报打来电话,介绍了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

前几天,久患感冒不愈的郑先生特地来到北京某医院的中医门诊看病。接过医生开的处方签,郑先生一看就懵了:呈现在眼前的是这位大夫龙飞凤舞的字迹,不仅潦草难认,而且药名和其后注明的药量竟连在了一块儿,令人难以分辨。郑先生的女儿在医科大学正念中医,他自忖好歹平时还听女儿说过一些草药名,然而就是这么一张治感冒的药方,其上还有些不大像“字”而似符号的药名,让他实在琢磨不出。郑先生拿着处方请教医生:“大夫,您这是开的哪味药?还有这个?”谁知医生却不耐烦地答道:“反正是治病的药!你放心好了。”

郑先生怏怏而回,把在医院的遭遇告诉了家里人。女儿却自有一番见解:“对呀!医生的职责是替患者解除痛苦,诊断开药就是他对病人负责的表现。他又不是医科学校的老师,还得给病人讲述医理,解答疑点。所以,您不用去搞清楚,否则,医生不得累死了。哎,您这想法太落后了!”

于是,郑先生和女儿之间展开了一场辩论,但最终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征得女儿的同意后,郑先生向本报反映了此事,他表示不仅是中医的处方,还包括西医的处方都可能出现让患者不明白的地方,那患者应该怎么做?郑先生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他说:“我当时也想,这只是感冒药,即使错了可能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大夫总是让我放心,可看到那些不清楚的字,我就怎么也放不心。”

记者就郑先生提出的问题征询了一部分人的意见。发现持与其相似观点的不在少数。他们反映除了字迹潦草外,还有更多关于处方不清的例子,如:医生签字模糊,药品不写剂型,乱用外文缩写等。他们表示在这些情况下,病人只要不是在无理取闹,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对处方中存有疑虑的地方向医生要求解答。同时,少部分的被访者同意郑先生女儿的看法,认为如果不是医学专业的人,看不懂医生的处方是比较正常的情况,这与该病人的知识领域、写作习惯都有关系,不应该因此而给医生增加额外的讲解负担。

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去医院看病时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医生的处方或化验单之类的东西,也没有不放心之感。一位小商店的店主就说:“相信大夫就行了,干嘛自己要去操那个心?反正看了也不懂,人家大夫才是专业的。”

那么,从专业的角度讲,什么是处方?大部分非医学专业人员可能都知道处方是医生临床诊断时为病人所开的药方,取药的凭证。其实不仅如此,处方还有另一种意义。据一位律师谈到,处方还是一种医疗文书,当就诊患者与医院(医生)发生医疗纠纷时,它可以作为一种法律依据。

从这两个功能层面来看,处方必须要规范、清楚,否则会给医疗工作造成阻碍和麻烦。北京海淀医院门诊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合格的处方要写清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个人特征。他特别提到,年龄、就诊年月日一定要写具体,因为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量和品种是不一样的,而就诊的日期对于今后复诊或观看诊断效果等都有重要意义。

就药名书写的具体要求而言,记者走访了多名医生,了解到下列几点通行的规范:一、处方中的药品要写全名(中文或外文),也可按国际、国内公认、通用商品名、别名、代号或缩写来书写,但不可写成化学分子式;医生自行简写、拼凑是不行的。二、药品必须写明剂型,如片剂、针剂、胶囊、滴眼剂等。三、药品规格要写清楚,即每片药、每支药的含量。其中复方制剂可不注明含量,写明其含有药片的数字即可。四、一张处方可用中文、外文两种文字书写,但必须分别注明全称,而不能在一个品名中两种文字混杂。五、处方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生必须在涂改处签名。

接受采访的医生都谈到,医疗系统已对医生开处方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要求。但可能有个别医生由于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处方不清、不符合要求的不良现象,这时患者就应该积极提出疑问,让其及时认识到错误,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