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怎能让“黑哨”一拖再拖

2002-02-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 健 我有话说

中国足协高处不胜寒。本报记者张健/摄


据说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男足国家队主教练米卢将会出现在现场,这对于在2001年取得历史佳绩的中国足球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因为这是自1993年春节晚会上,施拉普纳的头发被拍卖后,男足国家队主帅事隔9年后再次出现在春节晚会上。可以想象,那该是让全国球迷多么兴奋的时刻。然而,在这样一个时刻,不少人的笑容中可能会有些许的苦涩,因为他们会想起现在我们足坛上的“黑哨事件”,想起“黑哨事件”的久拖不决。

去年底爆发的“黑哨事件”,尽管到现在时间也不算长,但是在中国足协日前已经明确表示有部分裁判已承认受贿的情况下,人们都希望在春节前能看到有个了断。可这个希望极有可能成不了现实。有消息说,“黑哨事件”在春节前是无法解决的。“黑哨”们可以安稳地过个年。

可是,我们怎能让“黑哨”一拖再拖?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足球的世界影响,以及中国足协自身在球迷当中的公信力如何的问题。

“黑哨事件”世界影响极坏

种种迹象表明,“黑哨事件”久拖不决的影响,将不仅限于令国人不满这么简单。当中国足坛正义的声音和正义的行动没有出来的时候,中国足球因“黑哨事件”造成的恶名已远播世界。

参加过近期有关“黑哨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记者都会注意到,几乎每次都有一些外国记者闻风而来进行采访报道,而这,在以往此类新闻发布会上是少见的。

1月29日,《参考消息》摘登了德国媒体《德国之声》的一篇题为《中国‘黑哨’震惊世界》的文章。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中国职业足球在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它的“黑哨”却一举成名了。腐败现象如此深入体育领域,实在令人担忧。而该文的结尾则写道:中国足球现在决定宽恕承认错误的裁判。中国的司法专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黑哨”在中国是否应该属于法律制裁范畴,因为裁判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公司雇员。

这样的报道肯定会让对中国足球不了解的人产生误解。而另有报道说,美国有华文报纸连续5天把中国足球“黑哨”,作为重点内容连续报道。此外,亚足联日前已向中国足协询问过有关“黑哨”的问题,本周开始的亚足联例行的执委会和竞赛委员会上,此事有可能成为一个焦点议题。

世界还不太了解中国足球,但是中国足球的丑闻——“黑哨事件”却已远播世界,这的确是个让人痛心的事。而更严重的是,现在广泛传播的讯息还包括“中国足坛现在拿‘黑哨’没办法”。

中国足协堵住瓶颈

日前,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在就“黑哨事件”表态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足协对此事的解决比谁都急,中国足协在推动司法介入方面在尽力而为。

但是,人们的不满正是来自于中国足协在表态中将行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做法。中国足协一方面承诺将推动司法介入调查“黑哨”,另一方面,却表示裁判只要主动坦白退赃,就可以免于处罚,而且还可以继续执法联赛。这两个承诺无疑是相悖的。

目前对于“黑哨”的打击处于沉寂状态,关键问题在于该揭的揭了,该曝的曝了,这些作为线索的东西就等着司法机关来侦查确认。但是司法介入由于裁判主体界定不清,而无法介入。人们等待着中国足协能主动用人证去推动司法解释的出台。可是由于中国足协有了这份向裁判的承诺,实际上他们已从人证方面堵死了司法介入的路子。

人大代表在推动司法介入

但是,中国足协态度不积极,并不能打消人们打击“黑哨”的决心。据了解,近期已有吉林、广东和浙江的几十名人大代表向地方人代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司法介入足坛查“黑哨”的议案。广东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对于目前的“黑哨”问题,司法介入不仅是司法机关的权力,也是其义务,如果司法机关不介入,那就是司法机关失职。这些人大代表都表示,如果司法机关在3月份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之前仍未有实质行动——介入调查“黑哨”问题,他们将提出询问或质询。

本报曾经在中国足协召开有关“黑哨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前,以《中国足协莫失良机》来提醒中国足协及时表态以争取改变形象,以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但令人遗憾的是,其尽管表态较为及时,但内容却无法让人满意。实际上在那次表态会上,大家感受到的是中国足协自诉这些年的委屈,还在宽容他的孩子“黑哨”,而这样的宽容已经持续了至少5年。

被惯坏的孩子——“黑哨”在肆意破坏这个大家庭,而看起来这位家长的护犊宽容之心依然没有改变。他其实是在把孩子继续向火坑里推,也继续在变相摧毁自己的家庭。

现在对于中国足协来说,坚决根除毒瘤,恢复公众对自己的信任是最重要的,而它自己的机会还有一次,这就是尽早主动地推动司法介入调查“黑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