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细算哈药重组这笔账

资金、技术、品种不比对方少,管理、市场品牌不比对方差,重组时却让对方控股——
2002-03-15 来源:生活时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毕国昌 本报记者 朱伟光—— 我有话说

哈药集团董事长刘存周(资料照片)&nbsp


本报1月22日发表了《哈药重组幕后有无黑洞》一文后,引起全国媒体地纷纷介入,更引起了企业界、学术界及法律界的高度关注。哈药集团董事长刘存周、华源董事长周玉成也满腹委屈,义愤填膺,认为哈药重组有“黑洞”纯属“空穴来风”。其重组主要目的是要把哈药做大做强,培育出在国内竞争力最强的企业。那么,哈药重组,这样一件企业运行中的正常活动,何以会引起业内业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呢?

哈药究竟应该与谁重组

组建企业集团、实施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就是为了构造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高国际竞争的能力,为中国在新的经济格局中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有学者认为任何企业进行重组应该是为了要做大做强,但做大是手段,求强是目的;做大是过程,求强是结果。重组不仅仅是“大”,更重要的是“强”。企业进行重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金、技术、品牌、管理、市场、产品等。

那么哈药与华源这两大集团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呢?记者从哈药集团的有关资料了解到: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骨干企业,是国务院批准的120户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拥有1个控股上市子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下辖11个分公司,13个全资子公司,3个关联公司,现有职工2.01万人。哈药集团以“六大生产基地”为核心,即抗生素原料及粉针生产基地、高档中成药生产基地、中药粉针生产基地、滋补保健品生产基地、多门类制剂生产基地、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基地,共生产6大系列、20多种剂型、1000多个品种,其中主导优势产品头孢噻肟钠、头孢唑啉钠、双黄连粉针等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现有资产总额55.5亿元,净资产16.2亿元。全国共有销售办事处130个,遍布全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并将产品打入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洲市场。

华源集团原隶属于国家纺织总会,纺织是华源的支柱产业,除纺织外还有机械、国际贸易、房地产、制药等产业,制药并不是华源的主业。2001年3月14日,原名为“浙江省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海华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公司现有总股本9321.8441万股,截至2001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1.19亿元,净资产1.54亿元。

哈药集团董事长刘存周自己也承认:从哈药今后发展的角度应该在国际或国内寻找在药业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进行重组。世界药业的资产重组都是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制药企业之间进行的,如:阿斯特拉公司与捷利康公司的合并、赫斯特与罗纳普朗克公司的合并、葛兰素威康公司与史克必成公司的合并、辉瑞公司出资920亿美元兼并沃纳兰博特公司等都是一系列活动的代表,这些排名居世界前列的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购并的目的,就是要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哈药集团相当一部分董事认为根据哈药和华源的现状,与华源重组根本不是优势互补。华源既没有制药行业的核心技术,又没有制药行业的品牌和市场。从表面上看两大集团重组后,华源有5亿资产和5亿资金的投入,似乎壮大了企业规模,然而华源投入的5亿资产是华源在全国收购的停产、半停产制药企业二十余家。最近国家药监部门明确规定2003年以后,所有制药企业须达到GMP标准,而华源收购的这些企业没有一家能够达到标准,要在2003年前将这些企业改造达标,至少要投入十几亿资金,而华源的5亿资金还不够给企业改造的。所以,哈药集团在对华源医药现状及市场进行了调研后也认为,与华源重组“风险很大”。

这样的重组方案公平吗

哈药与华源重组后,华源集团将控股47%,哈药集团将持股44%,经营者和员工持股9%。尽管华源一再表示,“管理上全部交给哈药集团”,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承诺是非常脆弱的。

在加入WTO后的环境下,实施强强联手对竞争及未来发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联合的伙伴需要有条件地进行选择。作为哈药应该选择资金、品种、品牌、设备、管理、市场等资源丰富、核心竞争力极强的大的医药集团进行合资、合作。哈药集团选择了华源,并被华源控股,那么哈药集团与华源相比到底缺什么呢?

缺品种?哈药集团现有品种上千个,正在生产的也有300多个。青霉素钠粉针、益萨林粉针、严迪、葡萄糖酸钙等11个计划收入超亿元的主导产品共完成销售收入31.9亿元。新产品开发速度也明显加快,产品后续能力增强。首先产品报批速度显著提高,突出高效益、高技术、特色产品的开发,全年已有国家二类新药盐酸喹那普利等12个产品获得生产批文,另有待批品种10个。

缺品牌?近些年,仅广告宣传的投入,就已达30多个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有不少。目前三精牌、世一堂牌、铃兰牌、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已享誉大江南北,积累了雄厚的无形资产,制药六厂、制药三厂以其经济规模总量的强大拉动作用,成为继制药总厂之后集团新的支柱企业。

缺设备?围绕六大生产基地的建立,新开和续建技改项目共24项,总概算9.6亿元,今年共完成投资2.2亿元左右,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投产见效。制药总厂、制药三厂、加滨公司、技术中心、博利尔药业公司等5户企业的13个车间,按计划全部通过国家药监局GMP达标复查认证。目前6大基地已经形成。

缺管理?哈药集团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关于新产品开发立项前备案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产品开发、生产调控的规定》、《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总部专项费用支出管理暂行规定》及《总部员工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集团提高驾驭管理的能力提供了手段。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内容的完善基本完成,全面完成总办公楼新址信息传输网络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配置工作。哈药集团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献身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千秋”的公司宗旨,并通过集团制度和意志的贯彻,有效地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体现了崭新的精神风貌,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缺市场?哈药集团为适应市场需求明确提出要使“经营能力大于生产能力”的思想,首先是建立强大的市场营销队伍,目前公司各企业营销人员已占员工总数的10%以上,在全国各地共有销售点100余个,形成覆盖广、功能强的营销网络。一些品种的销售量已居全国第一位。他们还要争取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缺资金?经过3次配股,哈药已经拿到近20亿元的现金,仅2001年就拿回9.7亿元。哈药集团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经过评估应该超过百亿元,仅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一家的品牌,早在6年前评估就已超过3亿元。重组方案中哈药集团无形资产仅仅作价5000万元,企业集团净资产评估为9.7亿元。一个资产可能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竟被评估为9.7亿元,是不可思议的。

而华源集团的情况又如何呢?据哈药集团派出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带队的8人调研组,对华源集团所属11家企业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华源集团进入医药行业决心很大,投入也不少,在较短的时间收购了多家企业,但从其重组和新创办的众多企业中,起点高低不一。如上海蓝科、上海生命科学两家公司,创办起点、产品定位、市场目标均比较明确而起点也比较高;反之,其他一些企业均为国内一般性制药企业,其产品、市场占有率、营销队伍、营销理念、品牌意识等均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不具备现有市场优势,充其量也只能说其中有部分点式个体潜在优势。上述企业产品如依其现有实力发展,无大的前途变化;从其了解到的市场营销方面,无论是总体队伍规模、人员素质、营销理念、品牌意识、市场份额规模均与现代市场竞争发展生存有相当大的困难和危机。

看来哈药在各方面无一点不如人之处,却成为被控股者,使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重组公平吗?

哈药重组如此运作引起争议

华源控股哈药的动作从去年6月开始,直至今年1月,该项目已到了该做出决定的时候,哈药股东才刚刚知情。据了解,在运作中的半年时间里,集团内部领导层仅有几个人知道合资方案。

哈药集团组织部长兼监事会主席说:“我是在今年1月9日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得知此事的,会上集团董事长态度非常强硬:重组必须成功,无论遇到多大阻力,我们做的事已经做定了,材料已报送国资局了。我们不是反对重组,重组是大方向,应该走。但对华源的资产情况、经营情况谁也说不清楚,对于选择华源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哈药集团的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郝伟哲认为:“华源无论从技术、品种、人才、净资产(有形、无形)、广告投入、人才资源优势等方面都不能与哈药相比。要借助人家的平台、资金、高科技来发展自己的队伍,可华源的高科技表现在哪里?人才优势表现在何处?资金究竟谁多?与华源合作能做大还是做强?这些都是疑问。这些疑问我们这些做董事的不弄清楚,又如何来谈什么重组?”

副总工程师、董事吴志军也有自己的看法:“重组这么大的事,开一次讨论会是不行的。我们对华源了解太少,基础资料没有见到,对华源的调研报告、具体情况也不清楚,不过华源在国内制药业是什么地位大家应该很清楚。要做强,首先是要考虑国内制药行业比较优秀的企业,如果同世界制药企业20强的企业重组,也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实力。”

以哈药在社会上的商誉、现有的资金、现有的品牌、现有的技术、现有的市场完全可以选择大的制药企业合作,把哈药真正做大做强,使哈药集团真正成为全国药界的龙头老大。但哈药集团不仅选择了以纺织为主业的华源集团合作,而且还由华源集团控股,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