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伊利从草原上升起

2002-03-19 来源:生活时报 洪星 我有话说

作为目前国内乳品行业唯一获得全国消费者协会“3.15”标志使用权的伊利牛奶和代表全国29家著名乳品企业公开向全国消费者作质量服务承诺的伊利集团公司,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工艺和优质的牛奶资源,以先进的管理方式、营销理念和360度的整合营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始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因此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下面的报道中,我们或许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从成吉思汗的故乡,走来了中国的伊利。从伊利人的手中,中国的牛奶开始流向世界。伊利集团把内蒙古大草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以“整合”的战略驱动中国乳业的发展。牛奶不仅是牛奶,也是消费者“心灵的牧场”。

中国乳业一直背负着弱质产业的名分。生产的滞后反作用于消费领域,让牛奶曾经变成了只适用于弱者、病者以及有钱人的奢侈品。其实不仅是中国人,东方人好像都与牛奶有着一种天然的隔膜,所以提起牛奶就是“牛奶加面包”、“牛奶加咖啡”,描摹的全是西方人的口味。日本在战后推行了一个“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不但改善了日本人的消费结构,也大大提升了全体国民的健康素质;当然,这也是政府的倡导行为。

近几年,中国的乳业也正在飞速发展,牛奶及各种奶制品已成为大众化的商品,而在这一消费市场的开发中,中国乳制品产业表现出强盛的催发动力。其中,内蒙古伊利集团以龙头之势,格外耀眼。

资源优势的转化与整合

要说在中国发展乳制品产业,首先就要发展奶牛业,在内蒙古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发展奶牛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伊利集团就生长在这块沃土中,但资源的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的优势,牧场、奶牛、奶源、加工、市场是一个有机的链条,资源优势只是链条起始端的基础,要达到顶端的经济优势,必然要经过转化与整合的锤炼。而我国长期以来乳业发展缓慢,主要是资源优势的基础并未充分得到开掘与夯实,从而阻滞了经济优势的伸展。伊利集团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转化与整合,将两个优势链接起来。所以,他们在创业之初提出实施奶源兴市战略的同时,首先把重拳用在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上。

伊利集团的总部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1.8亿元建成标准化挤奶站255个,建成奶牛饲养专业区6个,向农民发放购牛款9500万元,使呼市地区的奶牛发展达到了40%的增长速度,仅从1995年到2001年8月末,呼市的奶牛头数就由2万头发展到20万头左右,鲜奶产量达到了40多万吨。呼市农民人均出售牛奶173公斤,牛奶给农民人均增收265元。他们开创的“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奶源基地发展新模式,已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确认为具有推广价值的新经验。在这方面,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碾格图村的牧民更有深切的体会。该村是呼市地区较早的饲养奶牛村,过去农民自由散养,产下的牛奶送到城里直接卖给市民,全村的奶牛始终没有超过100头,年人均收入仅几百元。

自从与伊利集团合作搞奶源基地后,碾格图人开始了退耕种草养牛卖奶的产业化进程。全村近5000亩耕地全部退耕还草,全村1000余人养了2000多头奶牛,日供奶量达20余吨。保护生态植被退耕还草已在这里深入人心,随便问上几个农民,他们都能说出几种国外引进的牧草新品种来。在碾格图村占地350亩的养牛示范小区,每个奶户使用的面积为160平方米的清洁牛舍,具有宽敞的奶牛活动场所,小区内水、电、路及绿化全部配套,还配有青贮窖设施,完全实现了人畜分离、封闭式养殖。

而这只不过是伊利集团奶源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呼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之一,全地区每养一头奶牛就增加3亩牧草,给每户农民增加3000至5000元的纯收入。呼市周边地区农牧民因饲养奶牛一年增加牧草种植18万亩,给农民带来纯收入3亿元,“造”牛粪近10万吨,形成了一个牛多粪多草多的良性循环、多方受益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格局。

抓奶源基地建设只是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第一步,伊利要做中国的伊利,在生产链条上,他们凭借自己在乳业界的龙头优势,以理性的筹划开始在国内进行乳业资源的整合,在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投资2.5亿元建起了中国目前最现代化的奶粉生产线,一期投资1.1亿元在北京绿色环保基地——密云县建成日处理牛奶200吨的保鲜奶生产基地,在包头投资1.6亿元建设了一个全新的液态奶加工厂,在上海、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也都建起了生产伊利著名奶制品的大型企业。如今,伊利集团的奶制品生产已在乳业界具备了绝对的规模优势,UHT奶产销量自1999年升至全国第一并保持至今,雪糕及冰淇淋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奶粉连年稳居前三名。

营造消费者“心灵的天然牧场”

在畜牧类的动物中,奶牛以它的质朴与奉献精神,在人类中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而牛奶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有益于健康的食品,牛奶作为商品的美善形象,几乎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被玷污的。因为在长久的消费概念中,牛奶一直是幼弱群体的必需补给品,牛奶作假会被视为夺命,甚至有人因为牛奶的脂肪多寡,浓稀程度而愤然投诉。大概很少有那种商品还会有牛奶这样的人文含量,即使在牛奶走入大众消费以后,人们对牛奶质量的关注也丝毫未减。

伊利集团在选择了以乳业为主导产品以后,就把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品位确定在了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定位,他们提出要做中国乳业的第一品牌,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以全力来维护好消费者对乳制品恒久的心理期望,那就是绝对的绿色、天然,至鲜至淳。而牛奶源自牧场,那是一个不容任何污染的绿色原野;奶制品的终端是最广大的消费者,那也是一个不容杂质侵害的“田园”。为此,他们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定位在为消费者营造“心灵的天然牧场”,并自始至终将这一理念融会到产品的打造和企业文化之中。

伊利奶牛的饲养方式与传统的圈养乳牛的生产方式迥然不同。乳牛并不是一架只会产奶的机器,它同人类一样也具有灵性及需要情绪的调整。据有关调查表明,乳牛在极不情愿时挤出的奶,会因为含有酸物质而影响口味。但在伊利的天然农牧场,顶是蓝蓝的天,地是绿绿的草,牛在完全自由的发育中也将挤奶当成了一种乐趣,所以,伊利的奶制品被公认为是我国具有自然香浓、爽滑润口的高品质奶。而且说起来更有趣的是,伊利的每一只奶牛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档案,并且是经过了反复筛选的优良品种,还配有专职的医师和营养师,牛奶从农牧场到加工生产线只需要4个小时,在低温状态下运行,这是伊利把住的第一道关。

有了健康的牛,才能产出健康的奶,但要达到高品质商品的要求,就必须提高科技含量。

伊利集团几乎用了三年的时间,投资5亿多元,启动了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工程,引进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GEA公司无菌奶加工设备和瑞典利乐公司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生产线,丹麦海耶公司的冰激淋生产线,德国托菲尔公司的婴幼儿奶粉生产线,建立起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新产品研发中心,从而在根本上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效益型企业的转变。公司被列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评定为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所属的冷饮事业部、液态奶事业部、奶粉事业部、速冻食品厂和矿饮公司在全国食品行业首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三大主导产品在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市场抽检中,连续多年产品合格率100%。公司荣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质量效益型企业”。1999年12月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去年9月伊利集团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同年7月和1998年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评为“30指数样本股”,1999年7月和到2001年6月连续三次被中国证券报和上海亚商咨询公司评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排名从99年的四十位到2000年的36位,升至2001年的24位。2000年8月伊利股份在沪、深股市中期公布业绩的1027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排名第十七位。伊利,开始了向“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迈进。

争取全球资源做中国的市场

伊利集团通过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成功地将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中国乳业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伊利概念”。但伊利还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让“中国伊利”进入国际市场。

2001年底,一条新闻在业界爆响:8吨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纯牛奶产品从天津口岸拔锚起航前往香港,并顺利地一次性通过了香港卫生署的严格检验,于12月19日拿到了大陆乳品入埠香港的第一张放行书,这使得伊利集团成为首家获准大规模进入香港市场的国内乳品企业。这也是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内地乳品企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外扩行动。对业界来说,这是一个轰动的讯号,但对伊利人来说,这是一次有准备的迈进。

实际上,伊利纯牛奶的天然品质和浓郁口感早已深受香港人喜爱,在深圳、珠海等地区更是随处可见香港居民过关来采购伊利纯牛奶。而伊利集团也早在1998年就开始筹划将产品打入香港市场。1998年7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伊利集团时,更是指出“伊利集团应围绕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国际水平方面接轨,以应对加入WTO后我国乳品工业面临的洋品牌的冲击与竞争”。但由于伊利产品绝佳的品质,伊利牛奶在内地市场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只能基本满足内陆市场的需求。从2000年开始,围绕“中国伊利”的发展思路,伊利集团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管理系统整合,加之北京、大庆等液态奶生产基地的落成投产,为伊利这条乳业巨龙傲视中国、飞翔国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伊利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业务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业内人士都知道,香港方面对于牛奶的检测标准与中国内地方面存在差异,产品进入香港市场必须参照香港牛奶的饮用标准。而伊利凭借得天独厚的奶源基地及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准,首批进入香港市场的8吨乳品却是一次性通过了港方的严格检查,这让有关业内人士也大为振奋,并认为这次伊利集团液态奶产品进军香港并非是一次意义简单的商业行为,它不仅使伊利获得加速成长的机会,也为国内乳品行业探索在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生存、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未来的国际品牌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伊利下一步还将开展一系列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的发展。目前,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已和澳门、柬埔寨、印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伙伴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将在2002年全面启动海外市场。但根据我国对入世的承诺,乳制品的关税将在2004年降到10%至15%。入世使国内乳品行业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又无法和国际品牌的“综合竞争力”相抗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乳制品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也会加大对中国的乳制品出口。挑战就在面前,中国的乳品产业该如何应对?

最近,从伊利集团又传来一个消息,或许可成为伊利集团应对入世挑战的一个注脚。伊利集团总裁助理、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潘刚告诉我们,将从自己的商业合作伙伴中选择部分优秀经销商,送入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进行深造,以此提高经销商的素质,建造科学的并具有国际水准的营销渠道。将营销客户纳入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以共赢共荣的理念,共同打造“中国伊利”的恒久品牌,这无疑是他们的一大创举。伊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从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开始了。伊利的未来,就在伊利人的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