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没有“三包”都不省心

2002-04-0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沈晓凤 文/摄 我有话说

消费者购物最关心产品质量。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自“12365”开通以来,接到有关产品质量的投诉10300件,其中受理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申诉4126件,涉及金额1846万元。其中手机、鞋、食品、家庭装饰装修材料、计算机、汽车和汽车燃油以及所谓的“高科技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京城百姓申诉的热点问题。在这些投诉中,有的产品没有三包规定,有的产品有三包规定,可是,对消费者来说——

手机三包被钻了空子

一位家住在门头沟的宋先生投诉说,他在西单某经营部购买一部手机,七日内出现故障,找到经销商,被推向维修中心。经维修中心检测结论:“故障不是人为造成”。当他再次找到经销商时,经销商否认在七日内消费者曾经来过,宋先生只能接受更换同型号手机的解决办法,而不能退手机。然而,新手机两天后再次出现同种故障,再去找经销商时,依然还要求他先去检测再谈。当宋先生拿来第二次的检测结论时,经销商又摆出:超过15日不能退货的理由来搪塞他。据了解,为解决手机问题,宋先生误工损失和交通费就花费了二百余元,可问题仍没能解决。

“12365”投诉中心的有关负责人透露,手机“三包”规定实施已有3个多月,在执行过程中,最初曾出现投诉减少的现象,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反弹,一些销售商寻找新的手段以逃避相应的质量责任。

为了进一步细化手机三包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在同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中国消费者协会商讨制定一部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手机经销商和厂家责任。

鞋类三包蛮不讲理

据悉,京城百姓的鞋类质量投诉也颇多,“12365”一年间接到鞋类投诉、咨询有855件。对现行的不满意鞋的“三包”规定是行业的约定俗成,皮鞋保修三个月,布鞋和童鞋只保修一个月。对价格便宜的鞋,按此执行,消费者尚存有异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名牌鞋套用这一规定,消费者显然更不满意。

据了解,鞋类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有:新鞋磨脚、捂脚、开胶、纸基的鞋衬塌陷、鞋里脱色染袜子、鞋的材质名不符实等等。其中对名牌运动鞋主要投诉的问题有短期内出现开胶、硌脚、掉色等。而当高档新鞋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往往不愿意接受修理,而是要求退换的占绝大多数。但是名牌鞋在销售时的承诺,并没有高于其他鞋,因此,商家对出现的瑕疵,只负责修理,不同意退换,造成顾客不满情绪。一业内人士认为,鞋的“三包”与家用电器的“三包”简直无法相比。通常电视机的主要部件包修3年甚至5年,而与其价格相当的名牌鞋,只包修3个月。超过3个月,不管你穿没穿,一律不负责任,想退换根本没门。

汽车三包望断秋水

王先生去年10月购买一部价格为18.4万元的国产轿车。购车不久,新车就在刹车时出现方向盘及前轮剧烈抖动的问题。没几个月,该车前前后后已经修理了13次,更换了许多零配件,为此王先生曾与维修中心签定维修协议:最后一次维修不能达到使用要求,按厂家索赔条例处理。然而当最后一次维修后故障再次出现时,厂方却没能按承诺办理。2002年年初,王先生向“12365”申诉,经工作人员多次调解,厂方同意为用户换车,但换车手续繁杂,厂方又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时至今日车还没有换成。

私人购车正呈上升趋势,已经超过了公家购车数量。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汽车价格有较大的下浮,但是,购一辆车少则五六万,多则几十万,许多消费者还在观望。而让消费者有后顾之忧的还另有原因,就是产品质量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的“三包”规定迟迟不出台,召回制度在中国也没有执行,因此,解决汽车质量纠纷十分困难。购新车后,办了有关手续,即便发动机内部有质量问题,也只能面对修理。这对花十几万元购车的消费者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但实际情况经常如此。汽车一旦上牌照后,换车和退车都将损失相当于车款10%以上的附加税、保险及养路费等。而退回的车只能在旧车市场销售,这对经营者和厂家都不愿接受,如此对立的立场,使行政调解经常无效。

国产汽车质量纠纷解决不易,进口汽车质量出现问题要解决就更难。产品一旦出现难于解决的问题,销售商往往向外推,不能率先承担汽车出现的质量问题、使汽车用户投诉无门。因此,当高价买来的汽车发生质量问题、不能及时或圆满解决、双方协商不成,有些用户便采取一种过激的形式,如砸“大奔”,给汽车挂标语“游街”,使问题逐步升级,有关部门的调解往往也陷入僵局。

修车及购买汽配引发的纠纷也不少,据了解,假冒汽配充斥市场,假汽配给用户造成的相关损失更大,有的甚至发生恶性交通事故,治理整顿汽车配件市场已迫在眉睫。因此,有关人士呼吁:尽快出台汽车“三包”规定,加强经营部门、生产企业的自律,实现汽车、汽配质量问题先行负责制。

汽车“加油”猫腻不少

2001年8月20日韩先生在丰台某加油站加了40升90号汽油,开出加油站500米,汽车自动熄火,经维修站检查,汽油中有水。2001年8月21日李先生在大兴某加油站加30升93号汽油,发现油的颜色为粉红色,加油后,汽车行驶时抖动,经维修部检查是汽油质量问题造成的。

一业内人士认为,劣质汽油主要的来源,是从外省市偷运进京,以凝析油(即天然石油的蒸馏液,属化工原料)冒充90号或93号汽油,这种油对汽车发动机、环保、安全都有影响。由于燃油价格国家统一做了限制,从正规渠道进油其利润有限,因此,有些不法加油站便从外地进油,使油品质量得不到控制。还有些加油站用含铅汽油冒充无铅汽油,用低标号汽油冒充高标号汽油坑害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汽油的差价和计量的少量,劣质汽油对汽车发动机的损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加油站计量少量的投诉举报也常有发生,投诉人多以本车油箱容积和汽车油料表的显示做参照。

时先生的汽车油箱标称容积是36升,在丰台某加油站一下加了42升油,从来加油也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某饭店解司机的奔驰S280汽车,油料表显示尚存23升油,本来再加77升可以加满油箱,但在朝阳区某加油站,加了83升油才满。在消费者坚持下,站长对一号泵用50升的验泵容器校验,实际油面才到45.7标尺处,最后站长退给用户10升油票。

今年初,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分别在四个加油站现场抓住正在卸劣质汽油的河北油罐车,立即将劣质汽油封存,并给予行政处罚。

对此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提醒司机,外出加油要认准加油站,索取加油的票据,不能图省事,发现问题及时投诉。质监部门也会加强油品质量监督,从源头打击劣质汽油的侵入,同时加强对加油站的计量监督,让司机在首都能够加到“放心油”。

高科技也糊弄人

湖南衡阳的一名下岗职工刘先生去年5月根据广告介绍与北京市中化恒昌公司用3万元定购一套利用废塑料炼汽油和柴油的机械设备,当时交了1.5万元的预付款,回到湖南等待设备的同时,从几个在该公司已购设备办厂的同行了解到,该公司的设备根本不能产油。北京另一家废塑料炼汽油的赤龙科技发展公司因涉嫌诈骗已经被曝光,参观时的演示和成品油的检测报告都是虚假的。而且据中石化的专家介绍:“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此项成熟技术的记载。”于是,刘先生几经周旋,要求终止合同,退回1.5万元的定金,而公司只答应退1万元,另外5000元不退的理由是刘先生参观了设备,拿了图纸,掌握了他们所谓的技术。最后,强迫刘先生在退款协议上签字,扣了5000元。虽经行政部门调解,公司以双方有协议为由不予接受,而且拒绝告诉公司新址。令人气愤的是:这类骗局已经被投诉或曝光,而那边同类的广告还在照播,在北京骗不成,又上了外省的卫视台,旧的骗术被揭露,新的骗术又出台。

虚假广告利用人们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打着高新技术的幌子,以转让技术、销售机械设备、找合作伙伴、联营办店等旗号搞诈骗和误导宣传。据专家讲,一般标称有:服装翻新机、洗衣粉加工机、电子鞭炮机、方便面机、生产酱油机以及能提供节能高效蜂窝煤生产技术、高能合成液化切割气技术、膨化食品生产技术、微电脑超生波皮蛋机等技术转让方式的,都要小心是否以高科技诈骗。

据了解“12365”开通以来,这类的投诉举报已有数十件。利用广告宣传,夸大设备的功效,吹嘘低投入可有高回报,负责免费培训,可操作样机,并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加盟后的优惠条件等等。一但被虚假广告蒙骗,很难挽回其经济损失。在受理的投诉中,仅有20-30%通过行政调解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或部分经济损失,解决这类投诉难度相当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