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升初择校收费新花样

小学入学高峰期上学的学生将大规模进入中学,今年的择校生陡增
2002-04-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叶润霞—— 我有话说

■有很多地方的重点中学初中部转制为“民办”,或依托重点中学办起“民办中学”。正因为有了“民办学校”这块挡箭牌,便可名正言顺地收费,名正言顺地进行升学考试。

■去年,几家调研机构联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城市去年“择校费”的情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五城市中,“择校费”平均达到3150元,其中金额最高的北京平均为4767元。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作了这样的调查,目前我国城市中学的人均年教育培养成本为2000-3000元,而初中义务校每学期学费为130元,借读费为1000元。以一名学生一年要交数万元的择校费计,重点学校招收45名择校生的收益,就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年利润。但事实上,一所重点学校所招的择校生远不止45人。

名校办民校成择校首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学入学高峰期入学的学生已到了毕业升入初中的时候,今年的择校生由此大量增加,择校时间随之大大提前。在记者走访的北京几所重点校分校中,几乎所有的原重点学校办的民办公助学校招生咨询处都在忙着接待学生家长,提前招生的学校接待前来报名的学生都已过千人。找校长托人情的人更不在少数,使得校长们有电话都不敢接。

周日下午,在西城外语学校门口的咨询处,记者看到这里聚集着许多前来咨询的家长,门前停车场的爆满显示出家长的经济状况。在咨询处的墙上贴着今年的招生情况:今年本校招收180人,主要招生对象为西城区的学生(每年学费5000元),顺义分校招收120人,面向全市招生。具体的招生对象是目前在校的大队委、中队委或者连续3年三好生,可由所在学校推荐,每个学校可有5个推荐名额,参加西城外语学校的入学考试。如果现在西城外语学校参加补习班的学员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外区的学生要想到西城外语学校上学也要参加考试,但考上的孩子一律要到顺义的分校去上课(每年学费1.48万元,包括学费、食宿费等所有费用)。据现场的姜校长介绍,外区只要分数能达到西城外语学校分数线的,就可免去其赞助费(择校费),如果分数不够的话还要另交最少3万元的赞助费。据说,过去可不是这样,无论是否够分数都要交赞助费,目前不收分数够的学生,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已经收回了投资。而顺义分校成立不过三四年。

据了解,西城外语学校的各类补习班也因此办得非常火。各种班的学费由400多元到980元不等。在咨询处的一个小窗口,正在出售这个学校的各种资料,语文讲义、数学讲义、英语讲义、西外几年来的考试试卷等。据说,因为各重点学校办的民办公助学校都在提前招生,所以这里的试卷卖得很好。

据了解,这里几年来一直都有上千名学生来报名参加考试。

违规进行小升初招生考试

教育部今年出台了任何性质的中小学校不得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的规定。其中要求,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也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外语学校的小学、初中招生经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进行必要的外语能力测试,但不得进行其他方面的测试和考试。

但据了解,北京市许多学校都将入学考试定在了4月。有些学校还明确告诉家长,如果考上本校就千万不要再参加学校的电脑派位,以便学校顺利拿到孩子的档案。

家住朝阳区的丛丛,今年小学毕业。刚进入4月份就开始了其考试择校的“关键”时期,据丛丛的妈妈讲,丛丛要一直考到5月中旬。

上学期,丛丛的妈妈就开始四处打听哪所学校招收特长生,由于丛丛从9岁就开始在音乐学院学习打击乐,5年级时参加全区的艺术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同时还在剑桥英语学校考取了二级证书。这些都成了丛丛择校的“资本”,妈妈同时给她报了将近10所学校:11中、22中、育英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此时的丛丛已经不能正常上学,经常下午半天停课在家练琴。据介绍,像丛丛这样有特长的学生目前择校的不在少数,只要是招特长生的学校都有数百人去报名参加考试,而学校也只招几名学生,特长生的考试使得小升初择校的竞争变得愈加惨烈。

其实,在小升初择校的行列中,丛丛这类有特长的学生占的比重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据一位长年带6年级毕业班的老师介绍,在她的班里每年都会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选择择校,所有的学生家长都会来学校向老师咨询关于孩子应该上哪所学校。最后真正去了电脑派位学校的也就占半数左右。

择校费是家长们给炒起来的

首师大附中石校长一语道破:“之所以有学校明目张胆地乱收费就是被这些家长给惯的。”

据中国人民银行第16次城市居民储蓄问卷调查,居民家庭存款动机除正常开支外,子女教育经费已居首位。在城市人口中,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为孩子从小就设定了十分具体的理想目标模式:名幼儿园+省实验小学+省重点中学+国内一流名牌大学=白领阶层。

目前,在一部分家长中有种十分流行的看法,即好学校必然有好老师,有好老师孩子就必然会有好成绩。这种看法导致自愿到重点中学就读的学生太多,学校不得不举行选拔性的考试,以“吸收真正的好学生”。

交了钱以后,家长真的一点怨言都没有吗?不是。去年刚把孩子送进一所重点中学分校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家有张奖状,表扬我助资办学。奖状上说我是自愿的,我可不是自愿的。如果不给钱,我的孩子就进不去。

据了解,学校收取的择校费一般采取收支两条线原则,学校给学生开出同意接收孩子的证明,家长拿证明到指定银行交钱,拿着银行开出的收款凭证再去取回捐资助学的奖状。孩子总算名正言顺地入学了。

择校费使得义务教育在这些学校并不义务。这些收费学校中有相当部分并不是完全自收自支的,他们多为民办公助学校,其建设资金甚至日常的支出部分,仍然靠财政拨付。也就是说,它们一方面享受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而且是超过一般学校的高投入,一方面又在收取“择校费”。

随意逛逛几所热门学校,目睹那华丽的教学楼、宽大的操场、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再去冷门学校看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下岗职工砸锅卖铁举债也要让子女读“改制”。有人说让孩子读个好初中,等于一只脚跨进了重点高中,又等于看见了名牌大学的教学楼。孩子将来有了好工作,前面的投资不都回来了?正是这种心态,打造了今年择校中壮观的一幕。

后记

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印机。反正想让他变成啥样,他就得变成啥样。

与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简直太不幸了,孩子从小就进入一个太紧张的时代。大人们只想着孩子小学要择校,中学要重点,大学要名牌,一路杀过去,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人们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要玩,要欢乐,还要听故事。

家长不管自己是什么职业,大多希望自己子女多读点书。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闲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才放心。”凡此种种,都可以在他们对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表现出相当大的宽容度中得到印证。其实,这是一种在教育名义下隐蔽的强制教育。表面上是为了培养孩子将来有出息,其实还是传统思想——“母(父)以子贵”在作怪,也是过度竞争的社会环境压力使然。孩子要面对未来残酷的竞争,就要参加各种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据调查,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情”是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最恼火的事情”则是孩子学习成绩差。于是一批批“教育狂”就这么产生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