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克隆人”将在今年出世

2002-04-16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赵文立 整理 我有话说

美国总统布什4月11日敦促参议院尽快通过全面禁止克隆人法案,4月13日,40位美国诺贝尔奖得主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强烈支持医疗性的克隆研究,声称这项研究可在对抗人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参议院目前在禁止克隆人问题上分歧严重,最终表决结果难以预料。一些参议员和科学界人士主张禁止生殖性克隆,允许“治疗性克隆”。但堪萨斯州参议员布朗巴克等则提出了全面禁止克隆人的议案。随着参议院表决日期的临近,近来美国各界有关克隆人的辩论日趋激烈。实际上,在整个国际社会,对“克隆人”早就存在不同的意见。

“克隆”能做些什么

克隆,是Clon e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试验成功的克隆羊多莉,是首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同时,它为克隆人提供了一种可能。

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莉中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造出一只转基因动物。我们现在正利用这一技术生产人类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

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近日在阿联酋举行的“基因工程的未来”国际会议上透露了一条惊人消息:第一个克隆人将在8个月后出世。对他的克隆人计划,有人惊叹,有人质疑。

自克隆羊多莉成功后,“克隆”就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看作福音,有的则视为祸水。有科学家认为,生物克隆取得突破,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可提供某些药物原料以提高人类免疫功能等等。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何来忧患呢?

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克隆技术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克隆动物在遗传上是全等的,一种特定病毒或其他疾病的感染,将会带来灾难,如果无计划克隆动物,会扰乱物种的进化规律,干扰性别比例,这种对生物界的人为控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

至于克隆人,更是一个始终存在最大争议的研究课题。有人认为,克隆技术只能复制出外貌特征相同的生物,不能克隆出被复制者原有的才能。人的思想、才能受后天的制约。所以,即使有人能克隆出酷似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那样的人物,也仅在外貌上相同,却缺乏伟大科学家那样的思想、气质、才能,试问这样的克隆具有什么意义?德国研究技术部长吕特格斯说:“复制人类将不被允许,也一定不会发生。”

“克隆人”意味着什么

去年底,美国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称,他们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人类早期胚胎。虽然该公司强调,他们做这项研究不是为了制造克隆人,而是要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胚胎干细胞来治疗疾病,是一种纯医学目的的研究,但这一消息还是震惊了全世界。

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引起了一片谴责之声。布什总统称,该公司的做法“从道德上讲是错误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事务的委员比斯坎发表声明说,欧盟反对任何克隆人类胚胎的行为。

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该公司的此项研究表示理解。他们认为,这是人类干细胞研究的又一个成果,对治疗某些疑难疾病有积极意义。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细胞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不同种类和功能的细胞。从理论上讲,利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成各种人体组织,取代病人体内的坏损组织,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美国公司克隆人类胚胎的技术获得成功,将大大拓展科学家们获取胚胎干细胞的途径。

但他们同时指出,这项技术有两个与伦理道德有关的难题:首先,如果以获取胚胎干细胞为目的来克隆人类胚胎,那么人类在获取干细胞的同时也就破坏了这个胚胎,而胚胎本身已经具有了生命的特征,这就是说,人类在制造生命的同时又在毁灭生命;第二,从一定意义上讲,克隆胚胎的成功也就预示着克隆人技术的实现,谁能保证一个通过克隆产生的胚胎不会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呢?克隆人一直遭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科学家的反对,原因有很多。首先,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其次,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这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和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第三,克隆人技术可能会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犯罪的工具;第四,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最后,克隆人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中国在做些什么

4月10日,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就“首个克隆人今年降生”的消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学家正密切注意这一事件的发展,我希望这不是真的。如果克隆人出现,那完全是个悲剧。”陈竺解释,从技术角度看,克隆动物的失败率非常高,“多莉”本身是克隆227个绵羊胚胎后惟一的“硕果”;即使最后成功了,也以不健康、畸形的居多。这种“残次品”如果发生在人身上,谁对他负责?更重要的是,克隆人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陈竺说,克隆人对现有的家庭关系、血缘关系都是一种挑战,跨越了人类恪守的禁区。

陈竺告诉记者,虽然我国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早在1997年,卫生部就公开提出了对克隆人研究的“四不”原则:不赞成、不支持、不允许、不接受,国内各科研机构也已达成共识。

曾参加联合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特委会会议的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干细胞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李凌松研究员表示:“尽管目前《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并没有签订,但国际社会普遍的看法是,支持治疗性克隆,反对生殖性克隆。目前,中国对此观点也持赞同态度。”

李凌松接着说:“其实,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克隆人’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伦理困惑之外,从技术角度看,克隆技术也非常不成熟。”

据李凌松介绍,今年9月,各国还将就《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在联合国进行会谈,一旦签订,各国将在《公约》基础之上,根据本国实际,制定出各自的法律。

联大加紧制订相关公约

前不久,在纽约举行的联大有关讨论和拟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的第56届联大法律委员会会议上,各方发出一致呼声,支持公约在全球范围内严禁“生殖性克隆人”。但是,在公约是否禁止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医疗性克隆”问题上,各方出现了明显分歧。

中国、日本、世界卫生组织等方面主张,医疗性克隆应予以区别对待。中国代表陈旭说,国际社会不能容许科学研究损害人类尊严的某些做法,但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可能造福于人类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各国的国内立法对治疗性克隆有不同规定,国际社会应尊重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宗教背景下做出的选择。日本方面认为,关闭可能拯救人类生命的科技大门是个“错误”。俄罗斯虽然没有直接评述医疗性克隆,但俄杜马通过的暂时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不适用于干细胞克隆等研究。

专家担心,在全球的许多角落,随时都可能有人进行克隆人的尝试工作,也许这种工作已经在秘密进行。然而,联大有关《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的讨论和拟定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公约制定完毕并最终生效前,联合国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