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锡壶高博达

2002-04-16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曹茜 我有话说

摸进北京潘家园附近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香气缭绕。绕过商品杂陈的几个房间,见到高博达和他的锡壶。

这是一个日用品批发公司,小到炒锅拖把,贵到捷克水晶,居家用品,琐琐碎碎,钱来钱往,一地鸡毛。幸有锡壶,让高觉得自己还有点儿别的“追求”。

每有闲暇,四方讨弄或把玩琢磨,“真的是修身养性”——幽明的台灯下,高博达将几个形态各异的锡壶一一摆到桌上。晦暗而细腻的锡质、经典而出奇的玄关与匠意、布满壶身的阴刻与镂饰,古色古韵,确如沉香一缕,让人迷恋。

古有记载,锡器之作,早在商周青铜时代即见,乃冶金术重中之一。锡壶盛行,自日用而至雅玩,唯明清以降。其造壶之术有八大工序:将优质锡料熔化、压片、造型、刮光、雕刻等,最后成品色泽如银,光亮如镜,兼有防潮、保温、耐酸、耐碱之优点,以其雅俗共赏而与陶瓷、紫砂等同为我国传统收藏之瑰宝。

锡壶工艺,自明代开始几上层楼。其中尤以江苏吴中木渎、常熟产壶最佳。“盖以品质精良,实非他二所能及”。至清嘉道以后,紫砂、彩瓷等包锡壶比较流行,同时开始有精品壶作为御用品进奉皇宫。锡壶同紫砂壶一样,亦有名家制壶传史,明有朱端之、清有杨彭年。

“你看,这把六面紫檀包锡壶就是杨彭年所造。再看这个手茶炉,看上去是一个手炉,也确有手炉之功,壶中盛热水,就可暖手。但打开壶盖儿,看见了吗?茶壶嘴藏在其中,里面还有茶漏,是绝好的锡茶壶。还有这把莲花壶,史书上说,从唐就已失传。鸳鸯转心壶更是了得,可同时装两种不同的酒,仔细看,壶嘴暗分两半,壶把上两个神秘的小眼,暗藏的机关就在这里。按一个小眼,就倒出一种酒,按另一个小眼,就会倒出另一种酒——”

高博达说起他那400把锡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也难怪,偌大中国,泱泱收藏,中原锡壶唯高博达一人识得,一人系列收藏。“锡质银花”的锡壶自然也就身价不菲。“锡质银花”是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的赠语,一语中的。

问起高博达为什么会收藏锡壶,他答不上来。这也许就是天意,让他与锡壶结缘。高去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处,必去一地——当地的旧货市场,搜寻锡壶。当然大多数锡壶都是在北京潘家园淘得,当然潘家园的锡壶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因为其他不少城市旧货市场不够规模,人气也不足,所以古董商们就都往潘家园跑。”从高博达那里套不出什么收藏的故事。他甚至不记得收藏的第一把锡壶是哪个,但是他能说出每一把锡壶的手法、造型、图案、用料的意思,他可以说上几天几夜,因为他始终是为锡壶上那久远、古朴的文化所迷恋,所沉浸。

高博达的故事其实就是锡壶的故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