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病一例

2002-05-28 来源:生活时报 萧燕 我有话说

今说现代病,并非空调病、电脑病、富贵病等等“气质性疾病”,而是一些由于科学高速发展带给健康人的心理病。当然,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随便拈来一例,稍加分析之,就会感到颇有意味。

中国有话,叫“趋之若鹜”,是说甭管什么事,都爱一窝蜂,此话一点都不假。

20世纪90年代中叶有一种通讯产品叫BP机,也叫“呼机”、“传呼机”等等,两个火柴盒大,别在腰上,嘟嘟作响,威风凛凛。当时那是做老板和“公务人”的象征,腰间一响,马上十分郑重和骄傲地说:“有人呼我。”隐台词是:“我很忙,朋友很多,惦记我的人很多……”但是BP机昙花就是那么一现,马上就风光不再了,因为人人都有了BP机,据说某农场为了呼唤牛群,干脆给每头牛配一个BP机。说明BP机臭了满街,一到天气预报或者呼叫台的统一信息播报时间,即使是在公交车上,嘹亮的响声也会此起彼伏,那份壮观,令人记忆犹新。BP机终于沦落为“屁屁机”,或者干脆:“谁的蝈蝈叫了?”

BP机高烧未退,又来了新的诱惑:“大哥大”,也就是今日的手机,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给这劳什子起了这么贴切的名字,第一批用“大哥大”的人刚好都是大哥大——老板啦,明星啦,黑道上发暗财的啦。总之是钱多了烧包的那种人,或者是可以公款报销的那种人。好家伙,一个手机七八千元,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个小数。于是帅男们的腰带上又多了一个小皮盒子。大街上也多了一些“矬人声高”的表演者。手机甚至标志了一种身份,一种消费水准,一种社会阶层。男人用着,显得忒成功,忒有钱;女人用着,显得忒白领,忒有形儿……但是,手机的发展也是迅雷不及掩耳,仅两三年的时间,手机的价格降了10倍,一夜之间就“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连发廊里的洗头妹,也都人手一部手机。手机的优越感同样稍纵即逝。

口罗嗦这些沉芝麻烂谷子,是想说对时尚的追求,往往使人不自觉掉进浅薄的圈套里。说来鄙人也是不能免俗,先是巴巴地买了一个小型BP机,招来一大堆麻烦,好好地大街上走着,突然响声大作,不回吧,怕落个“呼德不好”,回吧,满世界找公用电话,10个信息9个没大用,都是“新年愉快”之类,好容易有个重要信息“明天下午天上酒家吃饭”,那天呼机正好没电,把请客的人涮了个正着,气得他仨礼拜没跟我说话。

在羡慕人家好久之后,我终于也有了一部手机,除了每月增加200多元消费之外,我还成了一个“丢不了的人”。好不容易心理承受力接受了这笔开销,却突然发现周遭有些很有造诣、很有德性也很有经济基础的人根本不用手机,在很发达的国家人家也不用手机。这才扪心自问地明白了,原来手机并不是非有不可的东西。倒是那些从来不用呼机也从来不用手机的人,显得那么地不流俗,那么地潇洒,愿意出现出现,愿意消失消失,好好地留着自己的私密空间,还省去了不老少的消费。关键是,人家面对铺天盖地的呼机手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功夫,真是令人钦佩。

惭愧地说,最近又追了一回时髦,又掉进了后悔的窟窿里。事情的缘起是因为“电子记事本”,看见人家女士用着,又觉得忒时尚,忒有现代感,忒不俗。于是火急火燎跑了一趟百货大楼,3趟电脑大厦,最后买回了一个可以储藏3000个电话,可以识别连笔字的手写输入的掌上多功能记事本,但是说了您可能不信,时过6个月了,仍然不能把这个宝贝正式启用,因为我没有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结果还是那个掉了页的大破本子比较好使,每天仍形影不离地带着。那几千元的高科技基本上是个摆设。忽然又一天听说有一种名片通可以把名片不费劲地输进电脑,然后全部转移进电子笔记本,兴冲冲地借来一试。一看说明傻眼了,人家只对一两种品牌兼容,我的电子记事本不在之列。百般无奈了,决定还是留着那个纸本子凑合用吧,再说那是我多少年一个字一个字积累下来的,看见那些字迹就像看见了不同时期和境遇下的自己,那已经是被自己用出灵性的东西了,为什么要舍弃它花数千元买个冰冷的电子玩意儿呢?

不一定新的就好,不一定时髦就好,东西是这样,工作是这样,人,甚至是爱人也是这样。

那么你说中国人的一窝蜂习惯是不是有点劣根性的味道?说它是现代病,也概不为过。要不然BP机、手机、电子记事本这些东西,怎们让外国人跑来轻轻松松就赚个底儿掉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