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差点按下了核按钮

2002-06-2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沈志珍 我有话说

美苏冷战期间,常有前苏核潜艇这样游弋在古巴海域。


上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一艘藏身在古巴海域的前苏联核潜艇被美国情报机构发现,大批美国军舰和战机包围了该核潜艇所在的海域,无数颗鱼雷、榴弹像雨点一样扔向该潜艇,然而却又不立即将它击沉,而是像猫捉老鼠一样将它炸得直翻筋斗。潜艇舱内严重缺氧、温度高达摄氏50度,雪上加霜的是核潜艇在关键时刻又跟克里姆林宫失去了联系。是等待死亡,还是擅自发射核弹摧毁敌军?潜艇指挥官在平静了被戏弄的狂怒情绪后,毅然选择了第三条路……浮上海面投降。

前苏核潜艇士兵说出内幕

据美联社22日报道,这段内幕是由俄罗斯记者亚力山大·莫兹格瓦在最新出版的一本书中披露的。该记者亲自采访了多位健在的前苏联核潜艇士兵,才最终获得了这段只有克格勃才清楚的绝密内幕的细节。

该书写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前苏联派遣了大量的核潜艇前往古巴海域与美国对峙,从而在一次交火中,差点引发了这次核弹危机。如果不是那位核潜艇指挥官在最后关头恢复清醒、放开了揿在核按钮上的手指的话,也许1962年,这两个超级大国早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核战争。

舱内温度高达摄氏50度

据报道,当时,一共有4艘前苏联柴油动力核潜艇接受命令离开前苏联,它们不仅装备着大量的常规武器,此外还装备着核导弹、核鱼雷,这4艘核潜艇从北极的科拉半岛,设法避过北大西洋海域美国和北约军队防守重重的侦察线,一路驶向古巴。由于这些老式核艇经常要浮出水面充加氧气等各种能量,终于有一次,其中一艘潜艇在已接近古巴、放心大胆半浮出水面充加能量时,被遍布在古巴海域的美军反潜艇雷达发现了。

据当时在该潜艇上负责雷达情报工作的瓦迪姆·奥洛夫回忆,他们驾驶的B-59号核潜艇由瓦伦丁·萨维斯基上校负责指挥,潜艇刚浮上水面,就落入美国海军巡航机的视野。几分钟之内,数艘美军驱逐舰风驰电掣赶来,包围了B-59号核潜艇,同时向它发射了数不清的榴弹,想迫使它再次浮出水面。

“那些美国人包围了我们,不停地向我们发射榴弹,好多就在我们旁边爆炸了,震耳欲聋,潜艇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海底漩涡里,东摇西晃。”奥洛夫在书中回忆道,“到最后,坐在潜艇中的我们,感觉就像坐在了一个密封的金属桶里,而外面有个巨人拿着把大铁锤在狠狠地砸,大多数潜艇士兵差不多都被撞昏了。”

美军的炮击持续了几个小时,由于潜艇中的氧气渐渐稀少,许多前苏联士兵因为缺氧而失去了意识。到最后,舱内的温度高达摄氏50度,简直像个炼狱,可以把人逼疯。

美国人戏弄前苏士兵

可以看得出来,美军似乎并不想立刻把前苏联的潜艇给炸沉,要不然那么多榴弹的准头也不会这么臭。他们就像猫玩老鼠一样地要把装在“铁桶”里的前苏士兵给戏弄个够。终于,在一次特别巨大的爆炸差点将核潜艇给炸翻,“指挥官瓦伦丁·萨维斯基上校开始变得怒不可遏、极为狂暴,他命令一位专责管理潜艇核弹头的军官立即将核武器准备好。”奥洛夫回忆道。

“兄弟们!我们落入了敌人的陷阱,那些美国佬拿我们在这里像猴子一样翻筋斗!”萨维斯基上校狂叫道,“我们马上就可以狠狠地给那些杂种好看!我们将把它们全部击沉,当然最后我们也会死,但我们却没有玷污苏联海军的荣誉!”

据报道,前苏联潜艇指挥官只有在获得海军司令的认可或命令之下,才能使用常规鱼雷武器;只有在经过克里姆林宫或前苏联国防部长的直接命令和授权下,才有权使用核武器。然而,由于美国海军的全面包围,B-59号核潜艇根本无法浮出海面跟克里姆林宫按预定的信号频道联系。觉得美国海军戏弄了一个军人的尊严的萨维斯基上校,已经将手放在了核按钮上,随时都可能按下去。

俄国防部拒绝评论

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美军的炮击声渐渐稀少,B-59号潜艇也不再“直翻筋斗”了。萨维斯基上校长吁一口气,手渐渐离开了核按钮,他的额上全是冷汗,对自己刚才的狂怒感到有些吃惊。这不是一个高级指挥官应有的狂怒。他控制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使呼吸渐渐平静下来。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命令,他是不能随意发布命令按下核按钮的,也许那样可以给美国佬一个痛快,但他也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罪犯——他将引发毁灭性的美苏核战!

萨维斯基上校最后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既不发射核导弹,也不发射常规鱼雷,而是命令他的潜艇浮上水面,向美军投降。尽管那时已经黑夜,然而周围的海域被美军军舰的探照灯照得一片通明,一架直升机像只大鸟般在潜艇上空嗡嗡地盘旋。“我们感到自己像只被套索猎住的狼,那场面异常壮观,也异常恐怖,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

就书中所描写的这次核潜艇事故,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拒绝做出任何评论。然而,由于该书的作者亚力山大·莫兹格瓦是俄罗斯军工企业的话筒——俄《军事贸易杂志》的副总编辑,他的书具有绝对的可信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