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人贩子”暗流涌动

低分数线引考生迁移 中间人操纵从中牟利
2002-07-19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在历来考分较高的山东省,由于大批“高考候鸟”的存在,滋生了一股靠组织考生到省外参加高考牟取利益的暗流,操此业“发家致富”的中间人被称为“高考人贩子”。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高考中,有不少考生的命运毁在“高考人贩子”手中。

三千里赶考误了3刻钟

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高考中,菏泽市考生张爽(系化名)本想通过到录取分数线低的省区参加考试的方式踏进名牌大学的校门,却不得不在高考前一天下午3时包“的士”、乘飞机,从内蒙古急行1500公里赶回家乡应考,但仍痛失参加第一场考试的机会。考试刚一开始,他们就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张爽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在菏泽市某中学就读,2000年和2001年两次参加高考,但均因录取学校不理想而未去报到。

2001年暑假期间,张爽的一名同学就跟他联系,问他是否愿意到内蒙古参加高考,并信誓旦旦,“保证没事儿”。张爽把4500元现金交给了那名同学,对方答应替张爽办理所有有关手续。随着高考的临近,张爽正在就读的学校也要求学生报名了,张爽也在家乡报了名。

6月上旬,张爽的同学与他联系,告诉他在内蒙古参加高考所需手续都已办妥,并让他再带来500元钱手续费。6月26日,张爽和另外5名同学一起赶往内蒙古。这5名考生,也是由张爽的同学给联系的。

27日,在内蒙古某地,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张爽同学,而是另外一个人。从这个人口中,他们了解到,张爽的同学今年并不在内蒙古参加高考,而是到另一个省区去了,因为那里的分数比内蒙古的还要低。几天之后,他们注意到周围的考生已经陆续拿到准考证,便多次跟接待他们的人联系索要准考证,但对方的手机总是“欠费停机”。高考前的最后一天,他们通过当地一家餐馆的老板到相关学校去查询,结果没有查到他们的名字,此时已到下午。张爽急向家乡的舅舅求助。张的舅舅说:“赶快回来考吧。”于是张爽包了一辆出租车向沈阳方向猛开。到沈阳时,当天只有最后一次出港的航班了,是飞往北京的。他们只好取道北京。7月7日零时左右,张爽二人赶到北京。直到3时许,他们才找到一辆车,急匆匆往家赶。

到曲阜时,已是7月7日8时多。在日东高速公路上,出租车油用完了又没有找到加油站,只好下了高速路。

当张爽赶到考场时,第一场考试已开考45分钟。按有关规定,他们不能再参加本场语文科目的考试了。高考结束后,张爽的班主任惋惜地说:“张爽的语文成绩平时在105分左右,少了这105分,考上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

“高考候鸟”催生“高考人贩子”

虽然“高考候鸟”异地报考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手续上出现疏漏,他们将面临失去当年高考资格的结局。但是,一些省份比山东低不少的分数线还是让越来越多的考生铤而走险。“高考人贩子”队伍的不断壮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据了解,“高考候鸟”现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当时,一些在外省区有亲戚朋友的家庭托关系、找门路,在高考前把孩子转到分数线较低的省区上学,以享受当地高考生的同等待遇。进入90年代后,已转至外省区尝到甜头并在当地站住脚的学生发觉这一做法有利可图,开始把目光转向在原籍的亲戚朋友或同学,利用他们在当地的关系动员老乡“迁徙”到外省区参加高考,并收取一定的费用。随着“异地报考”问题的日趋公开化,有偿组织考生到省外参加高考的现象愈演愈烈,“高考人贩子”这一行当浮出水面。当初只有那些有关系、有门路的考生才能到省外报考,现在只要愿出钱就可以办理此事;原来只需几百元疏通一些关系,如今则明码标价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七八千元;少数“高考人贩子”拿到钱后,什么事也没办就逃之夭夭,给“异地报考”的考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有些“高考人贩子”由单个作战转为合伙经营,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转户口,有人负责办学籍……由于“高考候鸟”由原来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高考人贩子”由暗地坐等“生意”转为公开主动出击。

与“异地报考”、“异地借读”堪称孪生姊妹的“异地招生”,是今年刚刚登陆山东的新现象。前几天,天津与新疆等地的高中学校来山东招收学生,他们把山东与该地存在的分数线差当成招生的“金字招牌”。某学校的招生宣传中称:外地考生可以加入该地临时户籍,享受该地在校生同等权益,高中毕业时以该地高中毕业生资格参加高考,全国各高等院校以该地分数线予以录取。而据统计,山东省每年高考分数线高于该地百分左右。另一所外省区来鲁招生的高中学校,其招生宣传更加直白:同样的分数,让您的孩子完全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该地的高考分数线比山东一般低100至140分。《生活日报》供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