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天辟地

好书复印
2002-07-19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李家商业王朝的建立,源头也是出于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来港初期,李嘉诚只有14岁,举家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家境清贫,在乡间时一家人已过着艰苦的生活。

可是来港不久,李父患上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儿子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时对父亲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自父亲病逝后,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放弃学业,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只用了两年时间便被升为总经理,那年,他只有18岁。

李嘉诚之所以能用这么短的时间,由推销员升至总经理,其中的关键,是他不走捷径。可见世上根本没捷径可言,所谓“捷径”,其实是一条先要努力不懈去开垦之路,日后走上,自然快人一步。

成为总经理后,李嘉诚绝少有时间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是经常穿上工人服,跟工人一起工作,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对推销在行,却不懂产品制造及工厂管理运作,所以尽量把握“实战”的机会,不断学习。很快他便掌握了每个生产细节,且了如指掌。

没多久,塑胶厂的生意愈来愈好,订单及销售门路都愈来愈多。不少较大宗的生意,李嘉诚通常只需用电话洽商妥当,其他具体细节交给员工去办,不作无谓的干预。全工厂的员工,都对这位年轻的总经理甚为信服,于是,李嘉诚逐渐成为整间工厂的灵魂。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估量到自己的实力,并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会比当总经理更好。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终于选择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不过,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7000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也许是信心十足使然,他向叔父及堂弟借了4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合共5万余港元资本,以“利中实业公司”的名义,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

厂房及资本俱备,独欠一个厂名。要为自己所开的第一间工厂立下声势,一定要起个自己喜欢而意头又好的名字。李嘉诚跟几个好友,为此费尽思量。

正当大家毫无头绪时,李嘉诚想起了亡父曾教他背诵荀子的《劝学篇》,当中提到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意思是为学要有所成,必须循序渐进,不要看轻一点一滴的功夫。这句话给李嘉诚很大的启示,他灵机一动:“我们的工厂就取名做‘长江’吧!长江不择细流,才可纳百川而成大海。我们的企业也要像长江一样,由小至大,由弱到强。”于是,这间小型塑胶厂就以此命名,希望借此极有深远意义的名字,令其日后的业务得到完满的发展。

自立门户的初期,李嘉诚凭着以往所学的推销技巧及“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做生意信条,的确能为“长江”带来一些进帐,并数次成功接到较大宗的生意。

摘自《李嘉诚父子传奇》

李咏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