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娱圈“戏”之风再刮向何方

戏说历史 戏说名著 戏唱歌曲
2002-07-19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颛孙宏鸽 我有话说

在文娱圈子里,历史早已被“戏说”了,并且已经有了成功之作。“戏说”历史成功之后,有人把目光盯上了文学名著,一部电视视连续剧《阿Q的故事》,引发了争议:文学名著能“戏说”吗?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有人摇头晃脑,有人痛心疾首……

君不见,岂止文学名著被“戏说”?就连那些正统歌曲也难逃被“戏”的命运!

请听听下面一位观众的诉说吧:前些日子,看央视播放的一场与“六一”有关的演出,一位青年歌星在一群孩子的簇拥下,演唱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应该说,这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首歌是中国20世纪少儿歌曲十大金曲之一,是经过全国百家少儿报刊及千万小读者历时半年投票评选出来的(另外还有著名的《七子之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然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演唱者把歌曲的节奏大大加快,歌星与孩子们满脸笑容,唱成一首“欢乐颂”!

这首在全国解放初期由管桦作词、瞿希贤作曲的歌曲,优美、纯真、深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倒不是说要哭哭啼啼地唱,但你可以用“迪斯科”的节奏来唱“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这样的歌词吗?舞台上,那一群孩子跟着这位歌星,就是这样又蹦又跳、又快又乐、没情没意地唱!

不知别人听了会不会“当场晕倒”,反正我是差点晕过去了。这是“娱乐”还是“误乐”?现在电视剧热闹地“戏说”历史,而我们的舞台上,又开始“戏唱”歌曲了!

记者想问:“在娱乐界能不能别扎堆?别人戏说你也戏说。真害怕有一天,打开电视,刮的都是戏说之风。”

条条大道通罗马,出作品出精品的路子千万条。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而不是单一的单调的换汤不换药的甚至于粗制滥造的作品。要知道,观看这些作品的不仅仅是世界观已经形成的成年人,还有无数个天真无知的孩子们。

一位发烧友对记者说:“现在,听多了当今流行的各式音乐,却莫名地怀念起老情歌来了。朋友说这是流行,现在怀旧是时尚。我倒不这么觉得,只是认为现在好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带给我们的感动也越来越淡了。想想也好笑,如今到KTV唱歌多半还是在唱邓丽君、蔡琴的那些老情歌。我们也在追忆着那个抒情的年代,怀念着用心吟唱的歌者。”

记得多年前吕方有一首《老情歌》:“人说情歌总是老的好,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歌词很简单,可是听后却犹如一杯香茗让人回味不已。想想现在的歌曲,亦有大悲大喜,亦有温情缠绵,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只给人一时的激情,却没有回味的余地。商业的冲击把乐坛掀得惊涛骇浪,平实的音乐也不免加入些商业流行的元素。就好比吕方如今也来RNB一把。一时狂野的摇滚,一时又RNB,再来HIP-HOP。悲情就满世界的悲情,快乐就满世界的快乐。可是却再也没有哪一些能长久地真正地捕获我们的心灵。一切都如过往烟云,稍纵即逝。

为什么时下流行怀旧情结?人们总觉得老影片好看,觉得老歌好听,觉得老照片耐人寻味。仅仅是岁月的原因吗?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不是这样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