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人:在肥胖与运动之间

2002-07-26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这个锻炼的场面让人既欣喜又悲哀,欣喜的是有这么多人热衷于运动,悲哀的是其中没有年轻人&nbsp


毛泽东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发表已经50周年了。可以说,50年间,中国在体育运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奥运会上逐届递增的金牌数就是一个证明。当然,中国大众对足球的痴迷,对NBA的熟知,对阿迪达斯、耐克的消费,也佐证了“体育运动”真的是在中国渐渐地深入人心。不过,相对于“发展体育运动”跨越式的业绩,“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条却显得进步缓慢,中国人民的体质虽然比50年前要强了许多,但依然处于一种不容乐观的态势中,就是在经济发达、观念先进的北京,也不例外。

北京人的体质:不容乐观

北京是在全国率先对老百姓的体质状况进行量化监测的一个城市,通过固定的指标来测定人们的体质状况。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进行了3次,分别是1994年、1997年和2000年。2000年的全民体质测试范围最广,测试下来的结果是:北京现有50%的人群体重超标,青少年的肥胖率正在以每年5%的比率递增。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一些诸如心脏、脑血管方面的潜在疾病越来越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的最大杀手。北京市民的体质状况实在不容乐观。

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李丽莉在接受采访时开玩笑地说,“真不知道北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胖子,甚至很多之前算是瘦子的南方人,到了北京都会发胖,难道北京的水土就这么好?”是啊,也许仅仅在15年前,北京人还在为营养不良之类的问题而担心自己的体质,但时至今日,问题的焦点已变成了营养过剩和肥胖。在15年前养不出太多胖子的北京水土,难道真的在15年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是什么让我们渐渐肥胖

既然肥胖已成为影响北京人体质的关键,那么就让我们回想一下,这15年中,我们是怎样变成胖子的吧。

15年前,你基本上是骑自行车上班,不怕流汗,也不怕风吹日晒。骑车用体育运动中的术语来讲,是极好的“有氧运动”,一个上下班,会让你消耗不少大卡的热量。为什么15年后不骑车了呢?当然会有许多理由,公交车方便了,骑车太脏太累,还有现在我有钱了,前一阵是“打车”,现在还买车了呢。

15年前,你的家,你的朋友们的家,还有你的办会室,肯定都没有电梯。虽然家住在7楼,但你从不记得自己在到达家门口的时候会气喘吁吁。当然,也有那么两次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那是因为你肩上扛着一个液化气瓶。那时也许你不明白,那达到160的心率正在燃烧你的脂肪。

还有,15年前很多的生活方式让你保持着“瘦身”。晚饭后,你会和父母或妻儿散步到星星出来后也意犹未尽,你的孩子在院子里和邻家小朋友疯跑着玩好人抓强盗的游戏。之后,你们带着一身汗水的孩子回家,喝一杯白开水,冲一个温水澡,然后进入梦乡,而此时床头的钟表正指向21:30。由于一夜的睡眠太好,你通常在早上6:00就能轻松起床,离上班的时间还早,出去跑跑步,打打拳,成了你每天固定的节目。

而15年后的今天,晚饭后,你和一家人会统统窝在沙发里看着你们认为很重要的电视娱乐片。在你们的眼前还摆着水果、薯片、牛肉干,以及你们认为对身体有益的各种各样或炸或煎或炒的各类坚果,你们看着电视吃着这些高热量的东西,惟一的走动是你捡了一盘零食,送给你正在房间里与作业和功课做着大战的孩子,此时他虽然只是初中生,却身高1米70,体重80公斤。夜里12:00,你意犹未尽地关上电视,在“今晚肚子不饿可以睡个好觉”的心情中睡去。当然,第二天早上,你是被闹钟叫醒,实在懒得从床上爬起,于是没有时间吃早餐,更不要说来个早锻炼。

是什么让你在这15年中渐渐地胖起?吃得太多是一条,但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对你来说已是绝缘体。

一位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买汽车一年,她的体重增加了15斤。一位60岁的老大爷告诉记者,他对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屑,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如自己,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年轻时,午休时间不是摔跤、踢球,就是掰腕子,而现在的年轻人,午休时都睡成了一摊泥。

为了一个好身体,坚持运动吧

分析自己为何渐渐地肥胖,是需要一点反省精神的。但是,这种反省并不代表着——你卖掉自己的汽车,重新开始骑自行车的日子;办公室或家在28层,却天天不坐电梯而要爬楼梯;晚饭后不看电视,穿着运动鞋在楼下不大的空地走到上床睡觉前……当然,如果一个人真有兴趣这么做也不失为一个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但是,在地域变得越来越大的北京城,骑车显然跟不上这个城市的效率,爬楼梯消耗的热量仅仅是午后的一杯咖啡,还有,不看电视而是去散步,你认为自己真的能做到吗?

因此,对于我们肥胖的原因,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是汽车、电梯、电视机让我们肥胖,而是当这些东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一项合适的运动,让我们的身体健美如昔。

其实仔细地想一想,15年前我们的健美只是一种偶然所得,是那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每天消耗着我们身体当中若干大卡的热量。而当这种可以消耗热量的生活方式渐渐离我们远去之后,肥胖就像病魔般降临在我们的头上。15年前的我们并不聪明睿智,和现在一样,那时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关于运动的观念:不知道只有心率达到120以上、运动时间至少持续半个小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不知道如何主动地去运动,不知道每周至少运动2次,才叫得上坚持运动。

北京市体育局有这样一个数据:北京市的体育人口(指每星期锻炼3次,每次20分钟的锻炼者)目前已达到了41.83%,而在1996年,这个数字是15.46%,这实在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是,据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李丽莉介绍,北京市20至45岁年龄段的人群体质状况最差,他们当中能坚持运动的人少之又少。是啊,如果这几年间进步的26.37%只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作为,而不是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中青年,这种进步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虽然目前北京市人均体育场地只有0.91平方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首都人均体育场地的水平,但是,从1998年开始,一个个不断出现在我们周围的“全民健身工程”正在把健康科学的体育运动送到北京人的生活当中来。北京现有“全民健身工程”1294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中。但是,就是社会将再多的体育健身器材送到你的家门口,而你仍在运动方面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健康,仍是离你的生活很远。

为了一个好身体,坚持运动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