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办大学 育人不忘贫困生

2002-08-09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郭云 我有话说

綦玉宽,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山东大汉。几十年来,他历经风雨,一路上从教师、经理的位置,干到现在的青岛东方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董事长,坎坷不断、奋斗不止。在连续创造毕业生全部分配进外企的佳绩后,綦玉宽最近又向自己提出了一个挑战:从今年起,青岛东外将每年资助6名特困而又积极好学的年轻人,让他们用学得的外语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资料显示,青岛东外从1996年开始办学,当时只招了4个班计280名学生,到2001年,居然招了30个班,今年他们把计划定在了一期招收100个班学生的目标,这意味着将至少有3000名学生能从这里得到高等教育。更让人咋舌的是,在国家大专院校的学生面临毕业分配难的同时,綦玉宽的学生竟全部进入了外企从事中层管理或翻译的工作。

为了办好这所民办高校,綦玉宽曾出访欧洲8国借以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他提出一个观点:户口是空饭碗、学历是泥饭碗,能力是铁饭碗,素质是金饭碗。綦玉宽认为,学好外语仅是一门技能,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头脑才是学生真正的成才之道。

陈山是从青岛东外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一边学外语,一边兼修美术。上班后,陈山不仅凭着自己过硬的本事赢得了外企老板的首肯,同时也为自己办假发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山的成功仅是綦玉宽靠办学培育人战略的一个小成就,他的目标是让自己所有的学生先到外企学习管理,然后再用良好的业绩回报民族的企业。

在綦玉宽给记者展示的全国招生图上,一个偌大的中国地图遍布了显示青岛东外生源的红五星,他说自己仅拿千元月薪,而教授们则高达数千元。在这样的教育下,青岛东外不仅涌现出大批的有才之士,也浮现出难以计数的好人好事。在青岛东外的会议室,一面面锦旗会在不经意间跃入人们的眼帘。

綦玉宽说,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正是有了优秀的教职员工,才有了民办学校的高速发展。但是,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所以,除了每年计划招收的收费生外,綦玉宽把目标还圈定在贫困生身上。“虽然我们每年只资助6名贫困生,但我们希望这种举动可以唤起更多的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怀”,綦玉宽语意深长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