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线“沟通”天地宽

有关专家预计,以网络应用空间拓展为目的的无线网络,将是今后两三年内通讯和IT消费领域的又一热点——
2002-08-2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通讯的发展日新月异。十几年前,人们还在为坐车时或者在旅游中没有电话而苦恼,但很快手机的普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通讯的更高的要求。很多以前人们不曾想过的应用,例如手上的PDA、笔记本电脑、移动PC等移动计算产品在出租车、机场、车站等处就能方便地上网冲浪,这一切也将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在近几年内实现。

据专家介绍,现今我们常常听说的无线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97年发表的第一个无线LAN的标准802.11,而现在很多媒体屡屡提到、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802.11b是IEEE在1999年9月批准的,802.11b也被称为Wi-Fi。802.11b的最高通讯速率为11Mbps,室内传送距离为50到150英尺,室外可达1000英尺。其实,现今的无线网络技术还包括IEEE提出的802.11a和802.11g,另外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还有HomeRF和Bluetooth(蓝牙)。其中,HomeRF更侧重于家用,如无绳电话等;Bluetooth(蓝牙)的目标是低带宽、短距离、低功耗的数据传送技术,用在PDA、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目前成本还比较高。

从手机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中,人们不难想象未来普及的无线网络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据悉,在国外,特别是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无线网络环境的场所,一般被称之为“Hot spot”(热点),因为它能为咖啡馆、酒店等业主吸引人气。尽管没有准确的统计,但是有人估计,如果加上Wi-Fi的衍生技术在内,到目前为止,美国大约共有3000万个家庭和办公室在使用这种无线技术(据CNET News.com调查结果)。另据CahnersIn-Stat Group的调查显示,仅仅Wi-Fi网络适配卡(即无线网卡)的销售额,估计将从2001年的19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52亿美元。

在国内,移动计算产品尚不普及,但是,随着福日等厂商推出移动PC引发移动计算的“平民运动”以来,笔记本的价格也开始下跌,它们共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用上移动计算产品,迈入移动计算时代。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由PDA、移动PC、笔记本构建的移动阵营将空前庞大,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也将急速膨胀。基于以上判断,包括福日、联想等在内的许多国内厂商,如今也纷纷加入到无线网络设备提供商的队伍中,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无线网络设备,促进了无线的发展,也使得相关设备成本以及价格有所下降。仅以与用户关系最紧密的无线网卡价格为例:Cisco、Lucent等厂商的产品价格在2000元左右,3Com、Intel等国际知名品牌价格为1200元左右,而福日、创智、清华同方等国内品牌价格为1000元左右,一些品牌最低价约700元。面对3、4块国外著名品牌的网卡就能买下一台移动PC的情况,国内品牌的高性价比的优势正在逐渐体现出来,成为众多用户的首选。

当然,中国人常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关于这一点,英特尔公司的发言人汤姆·帕特自有一番解释:Any Point(Intel的无线网卡型号)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安装和设置的简易性,但是随着Windows XP的普及,这种优势已经体现不出来了,因为Windows XP可以自动检测和安装无线网络。今后无线网卡更像我们已有的以太网卡这样的网络连接设备,趋向“傻瓜”化的应用。因此,无论采用Cisco的无线网卡,还是采用国内厂商的无线网卡,只要质量稳定,其性能已经相差不大。

尽管无线网络有诸多优点,其整个使用周期的总体拥有成本也大大低于传统网络,但是,由于无线网络建设初期投资还较传统网络要高,用户的认知度还不强。所以,目前无线网络在国内的应用也还刚刚开始,无线网络在国内遍地开花的局面也要今后两年才能看到。但是,一些厂商已经开始悄悄培养这块市场,期待未来的收获。中国网通有关负责人林华在今年2月份就透露,他们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一大批酒店开通了无线局域网,速度是我们平常上网的几十倍;福日在5月份的“2002年全国春季高校仪器设备展示订货会”上,展示了由它与美国全球无线宽频国际公司共同研发的GWNI无线宽带解决方案,包括了从核心的主干网络设备,到用户终端无线网卡的全线产品,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关注,由于这一解决方案价位适中,配置方便,特别适合在教育行业应用,首先在一些学校得到了推广;而联想于7月份也在北京发布了“移动之翼”无线应用方案包,并随后联合网通、Intel大力推广笔记本的GPRS无线应用。

无线网络未来的蓬勃发展之势毋庸置疑,用户、业内人士也都纷纷表示看好无线网络事业。可以预计,以网络应用空间拓展为目的的无线网络,将是今后两三年内通讯和IT业的又一有增长力的热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