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拉美地区9个国家 27万人感染登革热

2002-09-10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赵文立 整理 我有话说

从今年年初以来,登革热传染病在拉丁美洲地区迅速蔓延。目前,据有关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拉美9个国家共有27万人感染登革热,其中近100人因患出血性登革热而死亡。

来势凶猛的登革热

据新华社9月7日报道,在拉美地区中,巴西登革热传染病的蔓延最为严重,仅今年头4个月就发现登革热患者近20万人,其中死亡62人。

里约热内卢市卫生厅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1年间,患病人数就从4000人猛增到6.8万人,被巴西卫生部列为疫情重灾区。国家卫生基金会提供的最新疫情通报表明,巴西全国65%的城市都出现了可传播登革热病的埃及伊蚊,受登革热威胁的城市从1991年的640个激增至3600个。有关人士预测,今年疫情发展趋势会相当严重,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感染并死于登革热人数最多的一年。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地区性流行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一般在0.1%左右,但也出现过某些地区病死率高达30%至40%的情况。最早有记录的登革热发生在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暴发。研究者根据其症状,称其为“关节热”或“碎骨热”。1869年,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正式将其命名为“登革热”。

登革热的三种类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3种类型。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发冷,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至7日,然后骤降至正常,部分病例于第3至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还有消化道和斑丘疹等症状。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重型登革热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第3至第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瞳孔散大等脑膜炎表现。

出血热为何大流行

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登革热的大流行呢?专家们认为,登革热若发生大流行一定应有3个因素:足够密度的蚊子作为媒介、足够多的对某种病毒型易感的人群及应有某种流行毒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促进登革热的大流行。第一: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人口激增,主要分布在发展中的热带地区。第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伊蚊数量增加及扩散。例如人们常常乱扔垃圾,为伊蚊孳生提供环境。第三:控制蚊子的方法自1970年来效果已显著下降。尤其是一些对蚊虫有强大杀伤力的“滴滴涕”、“敌敌畏”、“六六六”等高残毒杀虫剂的禁用,使蚊虫的家族都已壮大。第四:登革热病毒时常发生变异,使人群失去免疫力。总之,以上的几点是登革热出现及大流行的主要因素。人们预测,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包括气候变暖、城市化和国际交通的发展,登革热的流行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

如何防治登革热

目前尚无治疗及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临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登革热是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之一,各国境卫生检疫所应当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和由国内疫区出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应加强卫生监督,必要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不过,光靠在口岸防病是很难做到的。

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根据多年国内外防治工作的经验,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面对这一严重状况,拉美国家纷纷发出警报并采取灭蚊和清除其孳生地等一系列措施,以控制登革热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