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未来两年小户型将遭遇尴尬

眼下超小户型叫好又叫座,却有专家断言
2002-11-15 来源:生活时报 邓伟东 我有话说

正当各类型的小户型被人们吹捧得不得了,投资客趋之若鹜的时候,有专家竟断言:广州的小户型住宅单位即将面临尴尬局面,在未来1-2年里,超小户型单位会由如今的“香饽饽”,沦为令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新推的超小户型一房一厅单位即将被市场淘汰;到现在还在大力发展超小户型的项目,将会是没有远见的市场行为。

此话听来好像有点骇人听闻,但细细分析却不无道理。

辉煌只是现在进行时

现在拥有两三套房子或以上的中年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住过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单位,而且经历的时间特别长,很多人的“奋斗期”都是在斗室里完成的。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置业历程——开始与老人挤在一屋;之后购置一套经济条件许可的两居室或小面积的三房单位;孩子大了,生活条件好了,要么在市中心买套像样的大单位,要么就到郊外弄套舒心的度假屋……

小单位确实是很多人置业的必经之路,早些年,由于工商行政管理还没完善,一些小公司,为节省成本,大量租用坐落在主干道、交通便利或知名小区的住宅小单位作写字楼用途。因此,“买套小单位作为过渡,日后租出去还能换来高回报”的市场定势,使不少人产生“买小户型绝对不会错”的观念,连投资客也把它作为了“猎物”。

但随着广州市在今年第一季度开始的“住宅单位不可擅自改变原来用途,非商用物业办公地点不予工商年审”的规定实施以来,小户型单位的回报便一落千丈了,租金直线下滑。看来,小户型的辉煌只能是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了。

作为过渡期生命力太短

据今年上半年购房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外乡人买去了广州50%的楼。虽然其中不少是首次置业者,但选择超小户型的却不多,理由很简单——小户型作为“过渡期”的生命力实在太短。试想,一个新婚家庭,若选择买一房的单位,过两三年,孩子出生,房子马上就会变得很挤了。坐月子那会儿就更不用提了,找个人来做帮手,只能当“厅长”,很多时候这厅长多半是双方的父母,多么的于心不忍啊。

另外,现在市中心部分区域,随着供货量的逐渐增多,楼价正在回落。楼价的负担轻了,高尚住宅区卖出了实惠价,干吗不住得体面一点,宽敞一点呢?

由于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上述变化,所以作为投资者也在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现在再大量投资一房小单位显然不再是明智之举。

供货量面临压力

其实,广州小户型单位的存货量、供应量在逐年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中,小户型就开始走俏,历年囤积下来的货量就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算起,已上市的商品房一房单位就超过了40万套,这还不包括老房子和历年来单位自建的房改房。如此庞大的市场储备量,已足够供广州的市场“周转”了。

同时,人们对二手楼出售的产品包装意识越来越强,花1万元左右,把房子收拾一下,出手快了,还能叫个好价钱。有的中介公司看准了个别单位,请自己相熟的公司装修,投资七八千元,一转手,价位抬高三四万元,利润还不少。有公司行为的介入,因而加快了小户型的入市放量。另外,目前房改房出售的程序正在简化,门槛正在降低。卖旧房,买新屋的置业模式正日渐普遍,二手楼的市场供应量空前,而上述这些老房子、房改房小单位就占了总供货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在目前及未来的1—2年间,市内的小户型单位销售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家两制”设计可望走出困境

话又说回来,小户型单位并非已走到“穷途末路”,有经验的家庭几乎都感受过,与家中老人一起居住,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日常生活的费用,而且还能争取多一点的闲暇和学习的时间。“一家两制”的居住方式现在已经开始流行,所谓“一家两制”,就是买一套两房单位加一套一房单位,老人住一房套间,自己跟孩子住两房套间,同吃不同住。

现在的父母辈,已经不同于上一辈的了,他们大多是1940年以后出生,受过教育,思想开明,儿女与之同住,相处的融洽度亦会好过上辈。因此,“大拖小”的户型要是处理得好,在市场上也会产生一定的适应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