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戏

往事如烟
2002-12-10 来源:生活时报 马云霖 我有话说

锣鼓响,脚底痒。可一走进苏州开明戏院,锣鼓未响,心儿就震惊了那恢宏精致的舞美设计。一朵硕大红艳的牡丹,占据了整个舞台背景,电脑灯光的巧妙运用,使“牡丹”的千层花瓣迎风招展,闪闪烁烁,活灵活现。舞台仿佛是一间重新装修过的大屋子,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就在这里上演,中国戏曲极致的优雅一览无余。悠悠的笛,缓缓的调,婉转舒缓的昆曲唱腔,把《牡丹亭》这个人鬼情未了的古典名剧演绎得如梦如幻,让观者深深沉醉其间,如痴如醉。

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山村看戏。那是村民盛大的节日。写戏金,告亲戚,搭戏台,翻戏箱,贴红联,派饭餐,派宿夜,抢位置,大人小孩都为即将开锣的戏而快乐地忙碌着。舞台是木搭的,行头是简陋的。却时常发生两村争抢同一戏班的戏箱而争斗的事件。祭过神,放过鞭炮,闹过台,点过八仙,演员终于粉墨登场。老人伸长了脖颈看,小孩骑在大人肩上看,小伙子溜到后台盯住女戏子看。我们则在人缝中你追我赶,或者干脆坐到戏台角,半懂不懂地看。

最有趣的,要算演到“讨饭”一节。演员跪于台前,讨饭篮、打狗棍放于身旁,长袖掩面,哀哀地哭。这时,年轻的村民就大方得很,把早已备好的苹果、奶糖、香皂、雪花膏,甚至卫生纸之类,一把一把雨点般往台上抛,惹得我们这群小孩嗷嗷叫。锣鼓震天响,声震屋瓦,一出戏到了高潮。

记得演《珍珠塔》时,演方卿的演员戏做得好,演到动情处,真的哭出了泪。台上台下一片寂静,大人们张着嘴,看呆了;小孩子也停止吵闹,专心看戏了。过后村人凑钱买了块上海牌手表奖给她。

在苏州的戏院里,也看到了“讨饭”一节。譬如那个帮助落难书生张协考中状元却被抛弃的贫女,就在从京城返乡途中,边乞讨边哭诉张协的负心。演到精彩处,观众报以阵阵掌声,很有礼节性的那种掌声。

绿柳含烟的阳春三月,我坐在昆曲故乡的戏院里,靠着柔软的沙发,看着美轮美奂的舞美、细腻精湛的表演,感受着电子时代声、光、电各种手段带给感官的种种刺激,却情不自禁地忆起小时候看戏的时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