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院书香

砚边点滴
2002-12-17 来源:生活时报 马斗全 我有话说

历史的风雨曾使山西许多著名大院一时人去院空,如今的旅游热又使这些大院相继被开发作旅游景点,所以来山西参观大院的人很多。

人们一般只知道住在大宅院里的人,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巨商大贾、金融家,却很少知道那些家族对读书的格外重视,更少知道他们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那些大院,不但家家都有很好的私塾或学校,而且各有不少很有讲究的书房,有些书房的设计还独具匠心,窗棂多被设计成书卷,有的甚至将台阶的长条青石也作书案造型,这自然是为了强调读书、渲染读书气氛。有家大院的楹联,甚至鼓励子弟“学到痴愚”。榆次常家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在当时的中国更是无与伦比。常家开办过17所私塾或学校,笃初小学堂为山西最早的新式小学,知耻女学堂、私立中学均为山西同类学校中最早者,此外还捐助多家书院,资助官商局刻书。常家的石芸轩书院,据说为中国最大的家族书院,我尤爱院中“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一联。各处大院的教书先生,必择良师而聘之。所聘先生颇受礼遇,待遇很高,食宿及日用,皆安排很好。逢年过节必设宴款待塾师,塾师坐上座。塾师回家,用轿车接送,东家必送至大门外。子弟之尊师,也就可想而知。据有关记载,当时官办的太原晋泉书院,每年费用为250两银,而在太谷曹家教书的先生,每年佣金却有百两之多,于此可见大院主人们对教书先生异乎寻常的重视。在大院教书的先生,比如今的大学教授风光多了。

大院虽非书香门第,但却不乏书香,所以有的家族被誉为“世兼儒贾”。更令人钦佩的是,大院的主人们,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首先表现在才学与做人上,而不是主要着眼于经商发财,并且那教育中自然包含着严格的道德教育。那些人家在做人方面对子弟要求之严,一般人是想象不出的。

了解了大院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人家人才辈出、家业兴旺,使山西成为“海内最富”之区。便是如今,散于各地的大院后人中的优秀人才,仍不可胜数。

在惊叹那宏伟精美建筑群的同时,能细品味其中的文化蕴涵、注意到大院重视读书和教育风气的游客,不知有几许。现在人们对读书和教育的期望,大多反映在升学、就业和收入上,与大院里的商贾们相比,显然差了一大截。所以我特别希望人们游观大院时,能留意一下大院里的书房、书院,还有藏书楼,去捕捉昔日的缕缕书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