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距离感受日本急救

2002-12-24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驻东京记者 陈志江 我有话说


在常驻日本12年间,记者因被卷入交通事故和急性肠炎发作曾两次被急救车送往医院,作为日本急救制度的亲身体验者,我的体会是日本已建起了一套先进、完善的急救体制。不久前,为做有关日本急救体制现状的专题采访,我再次造访了东京都立广尾医院。

广尾医院是东京地区最著名的医院和急救中心之一。从标有“ER”(Emergency Room)标志的大门进入医院大楼就是该院急救中心所在地,因是一楼,又无台阶,即便是坐轮椅的患者进出也十分方便。穿过急救中心的双重玻璃门便是宽敞的候诊大厅,十数把带有靠背的座椅分三排置于大厅中间。大厅右侧为急救中心大夫办公室,左侧为由分诊室、一般治疗室和手术室串联在一起的治疗室。治疗室内担架床、氧气瓶和设有无影灯的手术台等应急治疗设施一应俱全,几名护士在做救护前的准备工作。突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紧接着门外又传来救护车由远而近的警笛声,当时因我正在该医院总务处听岩本重明先生介绍总体情况,没有看到救护车送来的是何种患者,但医院内的广播告诉我,他是一名与肠道疾病有关的患者,因广播中紧急传唤内科和消化科的两名主治大夫赶快到急救中心去会诊。

随后,我采访了该院急救中心负责人古贺信宪主任。古贺告诉我,急救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责任重大而十分辛苦的工作。仅以东京为例,整个东京都地区共拥有200多辆救护车,它们被分置于200多个消防站上,平均每天要出动2000多辆次,一年将总共出动60多万辆次。按规定,在患者拨打呼救电话后,救护车应在6-7分钟内到达患者身边。在救护车内,随车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简单治疗,然后选择送往的医院。通常做法是: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则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医院;患者意识昏迷时则根据随车医生的综合判断选择医院。作出选择决定后,随车医生会连同患者的概况等一起通过车载电话和急救热线网通知即将送往的医院,请他们预先做好抢救准备。为便于从远处转移运送危重病人,东京都还设立了6个直升机救治中心,每个中心配备一架救援直升机。广尾医院大楼屋顶就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

古贺说,日本正在推行“ER”运动。该院急救中心的做法是,首先充实医生队伍,保证每名患者送来时至少要有2名大夫参与救治;急救中心的大夫实施12个小时一班、3天一个循环的工作安排;与全院医疗体制挂钩,不仅急救中心的大夫来自全院各个科室,凡是遇到医疗难题时,都要请相关科室的主治大夫到场支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