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早春防流脑

2003-02-11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原始新闻

卫生部:流感、麻疹、脑膜炎可能局部暴发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近期组织有关专家对主要呼吸道传染病进行了流行情况分析和趋势估计。专家认为,春节前后不会出现大的流感流行,但甲3型毒株引起局部流行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流感、脑膜炎可能局部暴发。

2002年10月以来全国23个省份流感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多数地区均有流感活动,活动高峰较上年略有提前,目前呈下降趋势。2002年全国报告麻疹病例数比2001年减少了34.11%,这是自1999年以来麻疹病例报告数首次下降,说明我国麻疹流行在2001年已达到了高峰,预计2003年不会发生大流行。近3年来,我国流脑疫情逐渐由小幅度下降变为小幅度上升,发病的省市也逐渐增多,由2000年的7个省市增加到2002年的15个省市,且局部暴发点逐年增多并连续出现。但监测显示,健康人群中抗A群流脑菌株抗体水平较高,出现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不大;B群和C群菌株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一些病例,有的甚至出现局部暴发,但不会因此出现大规模的流行。

专家建议,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根据医生建议,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也可以保护接种者不被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机会。

●流脑猛于虎

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流脑初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膜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普通型——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不很明显,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吐)、嗜睡式惊厥,乳幼儿常表现烦躁嗜睡交替出现,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奶、易惊等。多数病人在起病数小时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休克型——在流行季节突然发热、头痛、面色发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皮肤上有大量瘀点常常融合成片,脉变细弱,重者血压下降,神志不清。

脑膜脑炎型——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明显嗜睡,重者抽搐、昏迷。

由于流脑临床类型较多,有些病人最初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容易引起重视,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当孩子发烧时,父母应当密切注意其皮肤,一旦孩子在发烧的同时又出现皮疹,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做到及早发现、对症治疗,不要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一旦孩子的班上有同学、小朋友得病,家长可以预防性地给孩子服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

●如何预防“流脑”

首先,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其次,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注意室内卫生,经常打开门窗通风,在室内用1‰过氧乙酸、5%醋酸喷雾。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时预防接种流脑疫苗。一周内起保护作用。多食些蒜类食物,还可用黄连素液滴鼻和喷喉杀菌。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发现病人及时送往医院。

医学专家指出,流脑虽然发病急、变化快、危险性大,但是只要注意在高发期采取预防措施,就完全可以避免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