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舍茶馆快保不住了

2003-03-07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孙展 我有话说


提起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可是四海闻名,一般人都知道外国友人喜欢到老舍茶馆坐坐,老艺术家们喜欢到老舍茶馆聚聚,而更多的人有的是不远千里到老舍茶馆喝一口2分钱的大碗茶,到老舍茶馆的戏楼听一段真正的京腔京韵。可是3月初,记者来到北京的老舍茶馆却分明感到,作为“京派文化”象征之一的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

是搬是拆夹缝中求生存

前门地区是北京的窗口,也是崇文、宣武两区的交界,虽然商贾林立,百业兴旺,却杂乱无章,而门脸充满浓郁中国味的老舍茶馆就挤在五元店、十元店的缝隙中,茶馆的丝竹之声也完全被小贩的“清仓大甩”的叫声给掩盖。

面对这种情况,老舍茶馆的主人“北京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却是满腔的无奈。公司总经理尹盛喜对记者长叹道:“产权现在都要保不住了,我们老职工的利益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再发展呢!”尹盛喜是老舍茶馆的创始人,24年过去了,他从一个爱美术搞体育的街道干部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满脸沧桑的企业家。因为天气骤变,尹盛喜哮喘有些发作,说话有些困难,可是一讲到老舍茶馆所在的前门西大街3号楼的归属,他就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不但讲得慷慨激昂,而且在他讲话的时候,他的手一直攥成个拳头。老舍茶馆的老员工透露,因为现在面临租金问题,老舍茶馆可能拆迁,搬离前门。

是租是买“大碗茶”一笔糊涂账

2002年底,在正阳市场3号楼经营15年的老舍茶馆突然接到正阳市场主管部门的一个通知,前门西大街3号楼的房产证已经颁发给北京市宣房投资管理公司,而老舍茶馆应于2003年起交付房租。这份通知对于一直为落实3号楼产权问题奔波的老舍茶馆员工们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们感到自己被愚弄了。

“大碗茶”的前身是大栅栏商贸公司,成立于1979年,为集体所有制,当时由尹盛喜等人在前门地区盖起来的6家集体经营网点。1983年北京市政府改造前门箭楼东西两侧,分别为崇文、宣武两区发展集体经济商业网点地段,而被拆除的集体经济网点给予回迁安置。当时宣武区被拆除的并需要回迁的集体企业只有“大碗茶”,公司因为拆迁每年就损失2900多万元的营业额,因此,当时北京市主管市领导决定,为了补偿拆除“大碗茶”造成的经济损失,待宣武区在原址新建的4栋楼房竣工以后,将第一栋楼给“大碗茶”使用。

1986年,在4栋楼房竣工以后,前门西大街顶头的1号楼却分给“肯德基”。据尹盛喜称,当时有关区领导表示,每平方米1600元,在一个星期内拿出700万元,3号楼就归“大碗茶”。为了尽早开张,尹盛喜东借西贷,凑足了钱款,一并交给正阳市场。随后“大碗茶”公司搬进了3号楼,开设了“老舍茶馆”。“700万元即使在现在也是一笔巨款,如果不是认为是买房款,我们怎么会举债投资”,讲起当年的艰难,尹盛喜又激动起来。

拿到钥匙前,“大碗茶”被要求与正阳市场签署一份《交付使用营业用房协议书》。该协议书在文中明确了大碗茶和正阳市场管理处是租赁关系。“不签不给钥匙”,尹盛喜谈到当时的无奈又是一阵激动。因此,“大碗茶”拒绝像其他商户一样日后又签订一份《房屋租赁协议》。

在1995年宣武区政府下文明确前门西大街3号楼归政府所有。为此,“大碗茶”在1996年1月向北京市法制办公室提交行政复议申请,要求落实产权,确定前门西大街3号楼产权为“大碗茶”所有。此案是《行政复议条例》公布的首例案件,但是5年过去了,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而“大碗茶”却等来了一纸催租的通知。

是谈判是起诉维权意识随着时代发展

产权纠纷一拖就是十来年,就是因为产权问题,老舍茶馆虽然经营不错,但是一直得不到更大的发展。尹盛喜告诉记者,因为老舍茶馆盛名在外,多次接待外国元首和文艺界的名人,很多国家的投资商都明确表示出合作的意向。但是因为产权拖累,改制股份企业的计划一直无法开展,因此无论是在海外开茶馆、开餐馆还是卖手工艺品,都成为在他心里一遍又一遍幻想的美梦。

十几米开外的“肯德基”生意火爆,隔街相望的崇文区回迁企业早已得到房屋产权,已经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些让尹盛喜心中不平。除了发展,老舍茶馆还面临着更大的问题:老舍茶馆目前有300名员工,很多女职工都已经工作了20多年,面临着退休的问题。因为股份制无法落实,这些老职工退休将面临一无所有的处境,这更是尹盛喜的心头大石。尹盛喜表示,为了证明产权所有人,他将会进一步咨询法律专家。

针对“大碗茶”的房屋产权问题,记者询问了北京市宣武区相关部门,其工作人员表示,此事他们不太清楚,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而有关法律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纠纷源于改革初期人们资产保护意识的淡薄。目前,有关部门应该从保护知名企业的角度,双方坐下来认真协商解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