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虚假保健品 最爱“套”老人

2003-03-11 来源:生活时报 中消协提供 我有话说

中消协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经常会接到老年消费者投诉,因听信“推销人员”花言巧语而被骗。中消协有关人士提醒老年人注意:虚假保健品,最爱“套”老人。

据了解,不法经营者通常惯用以下伎俩:

一是甜言蜜语,对老人提供“贴身攻心”服务。

具体做法是派出大批业务员,通过打电话或在公园、市场等各种公共场合派发邀请函,先与老人套近乎,继而热情邀请老人免费参观公司,还为老人准备免费接送巴士、免费午餐等,途中不断向老人展开游说,让老人们觉得盛情难却,然后再故作“今日有、明日无”的优惠报价,如游说成功,业务员必趁热打铁,紧跟老人回家取钱,只收现金且多方推托不开发票。

二是门面“贴金”,甚至公然宣称“经合法批准”、“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等。

为了进一步骗取老人的信任,这些公司不惜在市内繁华地带租用较高级的写字楼,向老人吹嘘公司实力如何雄厚、如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扶持,某某领导人曾亲临指导等等,冠冕堂皇地打着“合法”的旗号,使老人深信不疑。

三是卖点新奇,打着所谓“绿色、环保、健康、高科技”的旗号。

抓住老人对健康的特殊心理要求,派发精美的宣传广告资料,将不具备药品功能的保健品虚假夸大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部分老年人对“被骗”现象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收入不多,只靠离退休金只能满足日常的基本生活开销,被骗是有钱人的事,与自己无关。

但据消协初步统计,去年广东消协共接到此类投诉近800宗,受骗老人上千人,涉及金额上千万元,被骗金额最高达20多万元。

近期对老人消费投资的一次专题调查表明:被调查的近600名老人中,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老人占了75%;同时半数以上的老人会将收入用于家庭基本开销和医疗保健,50%的老年人愿意把节省下的钱用于养老保健和改善生活。

为什么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总说自己没钱,而在这种时候却出手阔绰呢?调查发现,老年人善良纯朴,又由于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反应迟缓,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能力,再加上防范意识薄弱,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以致成为不法分子瞄准的主要对象。

为此,消协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只要有合法工商税务登记,其经营活动就必然合法”。

事实上,营业执照代表的只是该企业市场准入资格证,却不是其合法经营的资信证,并不能保证其取得营业执照后无违法经营活动。

误区二、“我已接受了他们提供的免费服务,不买他们的商品心里过不去”。

这只不过是违法经营者抛砖引玉,放长线钓大鱼的伎俩。善良老实的老人最容易盛情难却。须知世上从来没有做赔本生意的商人,千万别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傻事。

误区三、“只要有高科技成分,就是好产品”。

高科技不是神话,对科学的产品必须有科学的认识,才不会盲目决策,给不法分子钻空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