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给“假洋名牌”提供了平台?

2003-03-14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李皓 我有话说

又是一年的“3·15”,每年只有到这一天许多人才会想到消费权益,可真到自己买了假货时又束手无策。本报提醒:千万不要因为一时便宜而购买假名牌。

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加大了打假的力度,虽然人们对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可还是有那么多造假者仍旧干着非法的勾当。近日有消息报道:广州市工商局对白云区梓元岗皮具批发市场销售的侵权产品进行了查处。在查处过程中,查获了5个公司的一批侵犯“华伦天奴”商标权的产品,当执法人员令其出示商标注册证时,没有一家公司能出示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于是,工商执法人员依法立即对侵权公司档口的数万元商标侵权物品进行了扣押并封存。

还有消息报道:价值475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在江苏省江宁区轿子山垃圾场被付之一炬。其中有假酒、假烟、假冒名牌服装、进口服装、假冒化妆品等。

2002年12月13日,哈尔滨日报报道道里工商分局在透笼街两家表店查获假冒的“劳力士”等知名品牌手表近千块。在透笼街17号大光明表店内,工商人员发现大量的“劳力士”、“欧米茄”、“雷达”等知名品牌的手表,售价在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大力气打假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假货,是谁给这些假货提供了销售的平台?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服装商场经理接待了一位服装客户。客户说,他做了一批国外品牌的服装,希望能进该商场。然而,当他拿出服装式样和相关资料时,商场经理发现,他只不过在国外注册了个品牌,在外省注册了一家公司,服装设计、产地都在国内乃至当地。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记得朋友一次买了一件国外品牌的衣服,穿给我们看后才得知,这个品牌虽然是个洋品牌,其设计、生产都在国内。

对于这样的情况,许多服装经营者比较清楚。有一位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告诉记者,其实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并不太难。何况,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品牌容易进入商场;另一方面,消费者接受程度大大增强。近年来,这样的“假洋名牌”还真不少。看着有意大利、法国、日本的,实际上可能都产在国内。一套在国内生产成本只要几十元的服装,一贴上洋牌以后,标价就会升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真是天壤之别。

其实消费者心里是明白的。花上几百元想买到真正的国际名牌是不可能的,因为真正的国外进口产品一加上进出口税,再加上运费等等的一切费用,少说也得几千元。前些年有人花一二十元买一条假洋品牌皮带,买的人掏钱前也知道用这样的价格买的不可能是真正的外国货,之所以甘心被“骗”,因为洋“名”给了他心理享受。这样的消费心态也支撑了“假洋名牌”的盛行。穿着这样的“洋名牌”还可以在同事面前炫耀一番。而且这种“假洋名牌”要比真的洋名牌便宜好多。

虽然这些“假洋名牌”比真正的外国名牌要便宜,但是却与国外名牌的品质有所区别,无论是从面料上还是做工都没有国外的商品精致,所以提醒消费者还是不要买这些假洋名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