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非典型肺炎可能并非源于中国

2003-04-08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四月五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广东省治疗非典型肺炎专家组成员之一的郭辉玉教授(右)交流情况。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七条预防措施指导市民

据京华时报2日报道,入春以来,广东、香港等地接连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板蓝根、口罩一度持续热销,一本名为《非典型性肺炎不可怕》的书也在网上热销。为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

该方案同时提出7条预防措施指导市民:户内经常通风换气,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群众性集会等。

病毒可能并非源于中国

据国际在线报道,正在中国广东调查非典型肺炎情况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5日对记者说,非典型肺炎可能并不是在中国境内起源的。

专家们表示,他们怀疑这种非典型肺炎病毒最初起源于某种动物体内,可能并不是在中国境内起源的。专家们指出,在广东对非典型肺炎进行调查期间,中方提供的数据、资料以及对病毒样本的分析非常全面和真实,对非典型肺炎病患者的治疗也十分行之有效,这使他们预先的一些假设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4日,中国科学家透露,他们已确定了非典型肺炎病因的研究重点,将加快研究以找到非典型肺炎病因。

七种药物对病原有抑制作用

据央视5日早新闻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日公布,我国医务工作者近日对从广东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解剖标本中分离到的衣原体样颗粒,进行了体外药敏感实验,发现7种药物对该病原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药物包括:

抗生素类:阿奇霉素(最小有效浓度31.25ug/ml)、盐酸四环素(最小有效浓度1.45ug/m l)、左氧氟沙星(最小有效浓度5.9ug/ml)、多西环素(最小有效浓度0.15ug/ml)、利福平(最小有效浓度375ug/ml)、红霉素(最小有效浓度46.88ug/ml)。

抗病毒药物类:更昔洛韦(最小有效浓度23.44ug/ml)。

试验中发现不能抑制病原生长的药物有:抗生素类的克林霉素和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阿糖胞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指出,这些药物的试验结果为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不必过度惊慌戴口罩

据新华社4月5日消息,在3天紧张的考察后,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5日在广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代表团负责人罗伯特·布雷曼说:“我们从这里所得到的当地治疗非典型肺炎的资料和数据比预期的还要多。”他说,他们所访问的医院工作十分出色,在控制传染病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医疗机构遵循着同样的程序和技术。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当地为防止医务人员被非典型肺炎传染的防护工作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代表团成员斯诺·阿伦说,虽然风险仍然存在,但广州和香港个人感染非典型肺炎的风险很小。“在公共卫生方面,由于医务人员传染此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我们应迅速采取行动控制这种疾病在医疗场所的传播。从个人健康方面来说,如果将广东和香港的发病人数与总人口相比,你就会发现被传染的可能性很小,不必过度惊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戴口罩。”他说。

北京病人来自三个渠道

据北京青年报6日报道,截至3月31日,北京市共发生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12人。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收住的已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山西某输入性家族病例及由其感染的医院医护人员;二是由香港来京在香港发病的72岁高龄的李先生输入性病例和由其感染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三是由于旅游、公务来京的境外输入性病例。这些均为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和由此继发感染的需要临床医学观察的病人。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介绍,所谓“输入性”是指外埠“非典型肺炎”患者来京发生的病例。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已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非典型肺炎”病情没有发生传播的现象,也并未在北京市流行,北京市也没有发现一例原发性病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