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润滑油告别“崇洋”时代

2003-04-2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赵洪清 我有话说

曾几何时,国内厂商因在产品技术、营销手法上的落后,使消费市场上的“崇洋”现象,几乎成了一道“不变”的风景。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手机、奶粉,洋品牌“肯定”要高国产品牌一筹,高质也必等于高价,如此消费心理,几成定势。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有品牌的快速成长,“崇洋”消费心理已受到空前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及入世后,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品牌与洋品牌在消费市场上展开了“绝地反击战”,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九十年代国产彩电成功地阻击进口彩电,到国产手机在洋品牌的“垄断”下仅用3年就打个了漂亮的翻身仗,皆证明国有品牌有能力与洋品牌抗衡,国产商品也是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另一方面,近年来,从“进口奶粉事件”到故障越野汽车的“招回”,部分洋品牌的糟糕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也迫使一直信赖洋品牌的消费者,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是否正确?

北京青年报日前一份关于润滑油市场的调查,再次证实了“惟洋是举”的消费观点亟待改变。在对当今市场上,多个国内外品牌的高端润滑油产品进行检测后,该调查显示:长城公司的金吉星牌润滑油,在粘度、磷含量、低温启动性能、低温泵送性能、气味等多项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国标及国际相关标准,在部分指标上,甚至超过了知名的洋品牌。以“蒸发损失”一项来看,一般欧美升级的油品规格都有限制挥发性的指标,汽油机油GF-2(SJ)规格要求的蒸发损失为22%,GF-3(SL)规格要求的蒸发损失为15%,长城产品由于选用优质的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馏分范围适中,使其吉星和金吉星等产品,虽质量等级为SG和SJ,但蒸发损失却远低于GF-3的规格要求。

不但如此,国产品牌在某些关键指标上比洋品牌还略胜一筹——在高档润滑油中长城金吉星在低温动力粘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品牌,这意味着在车辆启动时,国产润滑油能更好地减少磨损、保护发动机;而在中低端产品上,中石化的长城、中石油的昆仑,两大国产品牌在高温高剪切性能方面也优于“洋油”。据业内专家介绍,长城等国产润滑油的配方中有特别的抗氧化剂和清洁剂,针对国内风沙大的气候特点,车辆寿命较长的使用习惯(一般为5-8年),以及都市轿车开开停停的行车工况,国产品牌这样的设计显然比洋品牌更适合“国情”。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面对国内刚刚兴起的轿车养护市场,质优的国产品牌润滑油却并未能大显身手。一项调查表明,汽车高端用油占了整个车用油市场的近30%,其中78%的份额是国外品牌。

是国内品牌的质量不行吗?此次有关润滑油产品的调研告诉我们,绝非如此。实事上,质优国内品牌无用武之地,“崇洋情结”不能不说是个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壳牌、美孚、埃索等洋品牌依靠国际大公司的品牌形象,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进入国内市场后,迅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一定信誉;另一方面,国内轿车多为进口,家庭轿车刚刚兴起,消费者的润滑油知识还较欠缺,消费观念比较滞后等因素制造的消费盲区,也促使消费者宁去选择价格昂贵的洋品牌,而不愿对国产品牌青睐有加,从而使洋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能力变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实际上,本次对高端油品的检测再次表明,一些国产名牌润滑油正如国产手机、彩电的抢手一样,质量上超越洋品牌,而且将提供给消费者更贴切的服务,更好的性价比。

润滑油是四大石油产品之一,如果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让国外品牌完全占据,国内厂商的前景堪虞,消费者更有切实之忧。众所周知,国人能用上便宜的进口胶卷,国内品牌——乐凯功莫大焉。实践早已告诉我们,只有存在有实力跟洋品牌竞争的国内品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有保障,而一味崇洋,伤害的将不仅是厂商的利益。说到底,告别“崇洋”时代,不是要激起谁人的民族情怀,而是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北青的一纸调研结果,提醒消费者,如果“崇洋”的本意是在“崇质”的话,就不能本末倒置,并当对国货有信心。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