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知道那里为什么干净

曾旅居、留学国外的人士谈国外公共卫生
2003-06-10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韩东梅本报记者 王景轩 我有话说

迟小姐:在新加坡工作两年

新加坡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我住的地方是类似于中国普通居民楼的组屋,那里如果谁家有什么大件的物品要扔掉,只要将它放在门口就可以了,到时会有人帮你清理掉。楼内也有垃圾道,但在一楼却看不到垃圾道的口。

印象很深的是新加坡的菜市场。摊主一般都是上午卖东西,到中午收摊以后,每个摊主都要将自己的摊位打扫干净才离开,如果不打扫干净会被罚款的。

新加坡的法律是很严厉的。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在公园吃快餐,吃完后想去洗手,就将快餐盒放在的公园的椅子上,刚起身离开,警察就过来了,罚了她20新币,相当于100元人民币。

在新加坡不允许卖口香糖,偶尔有人吃,也是从国外带进来的,所以新加坡不存在口香糖迹难处理的问题。

我在新加坡的一所学校工作,新加坡人也没有向孩子做特别的教育,但大人做得都很好,自然而然就影响到了孩子。

靳先生:韩国工作1年

我对韩国人的环保意识深有感触。韩国人认为一次性用品既不环保又浪费资源,因此,酒店里没有一次性的用品,洗漱用品、拖鞋等物品都需客人自备。

在韩国是没有垃圾道的,垃圾不但分类,还必须使用专用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合人民币10元。如果不用专用垃圾袋,就不收。提倡使用专用垃圾袋仅仅是为了便于降解和焚烧。

韩国超市里的食品都用纸袋包装,人们去超市一般都是自带袋子,当然如果你没带袋子,超市也会为你提供塑料袋。韩国垃圾桶的密度比国内大,随处可见,扔东西很方便。韩国人在快餐店吃完东西后会将桌面收拾干净再走。韩国人也养宠物,但他们在遛宠物时必须将宠物的粪便用塑料袋收走,如果不清理,就要被罚款。

张岩:留日环境工学博士在日本14年

日本好像没有人随地吐痰,极少数的也是吐到下水道的铁箅子上。无论打喷嚏、咳嗽还是吐痰,他们都是用块纸巾捂在脸上,包好扔到垃圾桶里。日本没有吐痰规定,这是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公共道德,在日本,孩子刚一上小学,老师就会教他们,在家里,日本人都是到厕所里应对喷嚏、咳嗽和吐痰。日本的生活垃圾是分类收集。每周一、三、五收生活垃圾,星期三或四收瓶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每两周星期一的早上收家具、电器等大垃圾。大垃圾不能随便扔掉,要提前两周与市役所(相当于我们区政府的环卫局)联系,告诉他们你的住址姓名,并在垃圾上贴一个字条,上面写好户主的门牌号码和姓名,到时候收走。日本有相应的管理、收集、转运垃圾制度,他们专门设立一个大垃圾回收处理机构(回收中心),把东西修好后放进去,攒到一定程度,便通知市民,采用抽签竞标等形式购买,价钱很便宜,与国内的回收电脑店相似,通常小孩玩具最普遍。

赵大妈:在美国旧金山生活过6个月

在美国,每星期有垃圾车到居民住地收垃圾,平时居民就将垃圾存放在家里。

美国的厨房在洗手池下面有专放垃圾桶的设计,在车库的旁边还有一个大垃圾桶,供居民暂时存放垃圾。

美国的家庭对垃圾是进行分类处理的,如果不分类,垃圾车是不收的。有一次,我将硬纸壳、纸箱一类的东西放在院门口,却没被收走,原来是因为没有将硬纸壳裁成规定的尺寸,人家就不收。

在美国,像易拉罐、报纸、硬纸箱这些东西都是被当作垃圾收走,不像国内还能卖。而且每个月还要从你的工资卡中划走30美元卫生费。

美国的菜虽然贵,但很干净,买回家不需要择,因此也不会产生很多垃圾。每周清运一次垃圾,大家还能接受。

在美国生活每月还要交70美金,用来维护社区公园卫生,同时,你家的草坪也会有人给你修整了。如果不交这70美金,你就要自己修整。草坪、树木不修剪,到时还会挨罚。

毕先生:曾去欧洲考察

在1988年我去英国、挪威等国家考察时就发现人家已经使用专用垃圾袋,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在欧洲,厨房的洗菜池下方就设有垃圾处理机,将有机垃圾(如菜叶、果皮)打碎,然后随污水排走,在污水厂再进行处理。这种将固体垃圾打碎再将其作为污水处理的方式,在技术上讲更完备、更先进,也更便于操作。

在北欧,法规上明文规定,企业和饭店在营业前必须向有关部门交一份关于污水处理的方案,否则不允许营业。1988年我在苏格兰一处偏僻风景区半山腰的小饭店屋后竟发现了一个相当于标准的二级污水处理站,让我惊讶不已,一问才知,如果不设排污系统,就像这样一个身处偏僻之处的私人小饭馆也是不允许营业的,其执法力度可见一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