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填志愿 让谁做主?

2003-06-21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刘映 我有话说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都让家长和学生头痛,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总是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在近几年高考招生中,时常会出现有的学校(专业)报考者之多,甚至超过招生人数的2倍、3倍乃至4倍、5倍之多,“高分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或者某些专业是“门前冷落报者稀”。

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存在一些误区。那么到底该怎样填志愿?遇到“不可调和”之处该如何解决呢?

填报志愿的误区

误区一:随意填写第三志愿及院校服从

至今仍“挣扎”在考研路上的李扬同学说:“高考填志愿的一点粗心让我至今耿耿于怀。我当时由于估分较高,只把第一、第二志愿仔细斟酌了,第三志愿便随意填了个师范院校。在院校服从里,担心被调剂到不好的学校便没有填写。

谁知,分数下来后,一查看,前两个学校的分数线那年特别高,而我的分数差了10多分。这时候我突然后悔起来,如果第三志愿学校不录取我,那我这么高的分数就等于落榜了!后来,我被那所师范院校录取了,心理总不是很满意。现在我想通过跨专业考研来改变我的职业方向,考了2年了还没考上。

据了解,像李扬同学这样由于高考分数线变化大,自身估分不准,或者挤报少数名牌院校,导致的“高分撞车”的现象,历年来屡见不鲜

误区二:随意填写排在后面的专业

今年从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杨静说,她当时是很想学计算机和英语的,对于排在后面的专业也没仔细考虑就写了个食品加工。后来由于前两项报考的人太多,自己的分数也不占优势,就被后面的专业录取了。进了学校以后她才知道,食品加工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她不太感兴趣。从小到大,她都爱画画,于是就去参加了电脑美术班的学习。父母希望她能在家乡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但是,她还是决心来到北京,投身到自己喜欢的电脑美术工作中去。回想读了4年大学,却未能学以致用,杨静也觉得有些遗憾。

老师、家长、孩子让谁做主

在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的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甚至替孩子填报志愿;有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时常带上自己“未了的心愿”,想当初自己渴望但是没有如愿读上某所大学或专业,便鼓励孩子去“替自己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国玉认为,填志愿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父母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及专业时,要及时了解报考学校的学生就业情况。因为教育部会对一些就业持续偏低的专业进行调整。有的学生认为,如果大学的专业没有选择好,就通过考研、考博来改变,其实是很难的。

北京工业大学一位老师说,其实很多家长并不太了解孩子,包括不清楚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家长“关注过多”的话,很可能违背了孩子的喜好。如果孩子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将对成才不利。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所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就容易使得所选的学校和专业过高或过低。所以家长可以进行建议,最后还是让孩子来“做主”。

学校与专业让谁做主

这两年高考“撞车”现象引起了人们的警醒,不可否认,大部分的学生偏向的是名校、名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主任李军则认为,开始的时候,专业预测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一旦供给大于需求,则会出现反向运动,导致就业竞争力加大。在学校选择上,如果专业不好,该行业就业不景气的话,即使“出身名门”,也不一定能有理想的工作。

李主任说,其实每个行业都缺人才。在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好的单位要求高,优秀的人才也都愿意去,于是用人单位便抬高“门槛”。现在各大院校新增了一些专业,由于大家对其还不甚了解,报考的人数比较少。

特长与兴趣让谁做主

如果孩子的特长与兴趣一致,在选专业方面自然是很容易的了。现实却往往并不是这样。如何看待特长与兴趣之间的矛盾呢?

职业咨询专家认为,家长更为看重的是就业因素,往往忽略个人潜能的发展以及个人喜好;而孩子则恰恰相反。马老师认为,当特长与兴趣不能一致时,还是倾向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如果真是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虽然有优势,如果不喜欢,也很难用心去做,很难做好。

职业测评与社会需求让谁做主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做职业测评可以使人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职业生涯中少走一些弯路,发挥最大的潜能。在国外做职业测评是很普遍的事,而国内则多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比如说大学毕业的时候,再来“抱抱佛脚”。

对于高中生是否需要做职业测评,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专家,他们普遍认为暂时还不需要。马国玉老师认为,高中生尚处在成长期,对社会情况不了解。大学四年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对社会的认识也会随之变化。除了一些行业性极强的专业外,像管理人员、市场策划等综合性职业来说,专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李军老师则认为,工作受地区差异、工作环境、待遇、社会氛围等很多因素影响,职业测评也只是给出一个参考范围。因而,学生还是兴趣、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且,只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优秀的人,市场总是需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