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骨髓捐赠同献血没区别

杯水车薪 400多万的患者,只有6万志愿者捐献骨髓
2003-06-27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廖爱玲 我有话说

那么骨髓捐献真有人们说的那么可怕吗?它对人的身体到底是否有影响呢?我国的骨髓库现状如何?先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骨髓移植是目前医疗界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数十种致死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骨髓库存的有效资料只有近6万例,这与我国近13亿的人口总数及庞大的患者群极不相称,可以说建立一个庞大的骨髓捐献者资料库迫在眉睫。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提起骨髓移植、骨髓捐献,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很陌生、很遥远。

多数人对骨髓捐献有误解

记者对15位18-50岁不同职业的市民就“骨髓移植和捐献”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

调查一:你了解现在的骨髓移植方法吗

1、从人的脊椎里抽取脊髓液:6人,占40%。

2、反正得做手术移植:4人,占26.7%。

3、听说过一些,但具体不太了解:4人,占26.7%。

4、说实话,我对骨髓移植一无所知:1人,占6.6%。

调查二:你认为捐献骨髓对身体是否有影响

1、有影响,对身体伤害挺大的,听说有的会留下后遗症,还减少人的寿命:9人,占60%。

2、没有影响:1人,占6.6%。

3、不大清楚到底是否有影响:5人,占33.4%。

调查三:如果条件合适,你愿意捐献骨髓吗?为什么

1、不愿意,因为很害怕,感到很恐惧:12人,占80%。

2、可以考虑:3人,占20%。

调查四:你是否支持或同意你的家属去捐献骨髓?

1、不同意:11人,占73.3%。

2、如果够条件,可以考虑:4人,占26.7%。

调查五:在你知道骨髓移植没有那么可怕时,你是否自愿捐献或同意你的家属捐献呢

1、得看情况:6人,占40%。

2、可以考虑:5人,占33.3%。

3、还是不愿意:4人,占26.7%。

在15个被调查者中,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现在的骨髓移植方法,却有60%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捐献骨髓对身体有极大的危害,还有的人对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看来一多半人对骨髓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风险性等知识掌握还很不够,仅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的简单理解上,存在不少的误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人们捐献骨髓的自愿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供者的流失。

骨髓捐献不是“敲骨吸髓”

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数据库供者服务部的沈德煌向记者解释说,人们普遍认为捐献骨髓需要直接从供者的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即所谓的“敲骨吸髓”,这是一种误解。如果说10多年前人们对骨髓捐献感到害怕那还情有可原,因为当时采用的是传统的“骨髓移植”方法,即在供者局部麻醉的情况下,经过多次骨穿,从其骨腔中抽取600毫升骨髓混合液,然后采集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在骨穿过程中,由于流失的带氧红细胞比较多,所以手术后会感到头晕、乏力,需要观察休息一段时间。

而现在骨髓移植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安全和有效,传统的“骨髓移植”已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取代了。由中华骨髓库提供捐献者的移植手术,都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只因造血干细胞多存于骨髓中,所以就沿用了骨髓移植的叫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采用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方法,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只需从志愿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分离约50至100毫升外周血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即可,其余的血液可回输到供者体内,捐献过程中人完全处于清醒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传统的骨髓移植还是现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它们对供者的身体健康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和后果。因为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且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在完成采集后,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在一两周内就会完全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给者通常只要请半天假就能完成整个手术,不用做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可以说,现在的骨髓捐赠就如同一般性的献血,18-45岁的健康者均可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所以人们对骨髓捐献的恐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骨髓库亟需志愿者

沈德煌说,目前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数据库(也叫中华骨髓库)数据扩大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自2001年6月骨髓库重新启动以来,已经有了近6万份的资料,但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起码得具备至少10万份以上的资料才有显著而实际的社会意义。

据了解,我国有400多万的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放射病等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人,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是儿童及青少年。6万份的库容量与400多万等候移植的患者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另外骨髓移植手术首先要做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供者和患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必须完全匹配,而这种概率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只有1/4,在非血缘人群中仅为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北京红十字会、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数据库北京分库的刘燕君主任告诉记者,北京市民如果志愿加入骨髓库,可以到街头的无偿献血车上进行骨髓捐献登记,抽取5毫升血样即可。随后血液中心对这5毫升血液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分型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储存到骨髓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捐献者和患者配型相合的可能性大约是1/400至1/10000,有的捐献者可能十几年都没有真正捐献的机会。另外需要提醒捐献者的是,一旦配对成功同意捐献后,最好不要打“退堂鼓”,否则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上、精神上、身体上多方面的打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