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病历几时来?

2003-07-2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格华 我有话说

1 上海市民真有福

日前,文汇报以《沪医院信息化步入快车道》为题,对上海市民使用电子病历看病进行了报道:

由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沈老伯间隔两个星期就要上一次医院。原来每次都要搭上大半天时间,挂号、核价、收费、取药都得排队。而现在,沈老伯扬一扬手中的社保卡,只要刷卡,从挂号到就医所有的手续都快捷方便。看病时,医生将卡一插,既往的病史在电脑屏幕上显现得一清二楚,不用再向医生重复病情。开处方时,不见了处方笺、钢笔、图章这老三件,取而代之的是电脑鼠标。接诊医生直接在电脑里点击,一天吃药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清楚明白,而且药库里是否还有该药也一目了然。现今,原先的核价窗口也不见了,直接付费,转身就可以通过滚动屏看到自己的名字,到对应的窗口拿药,并且不会出错。

“上海市民真有福。”记者就电子病历采访北京市民,家住西城区的一位市民道出此言。他告诉记者,现在看病实在太麻烦,就说给孩子看病,一个人带孩子去还真不行。挂号、划价、收费、取药、打针等等没一样不排队。如果开的有中药有西药,还得再到中药窗口划价、取药,你想如果孩子正发着烧,哪儿能经得起和你这样来来回回的跑?“北京如果有电子病历,我举双手欢迎。”

张先生的父亲腰不好,每次到医院检查,都要带上各种片子,有一次都上了公交车了,忽然想起没带片子,又折回去取。“如果有了电子病历,不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么?北京什么时候能有电子病历?”

2 北京的医院有没有电子病历?

7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了北京中医院门诊大厅,发现这里取药的队伍很短,患者交费之后很快就在药房拿到了药品。该院网络中心的负责人刘明建告诉记者,医院收费处和药房是联网的,病人一交费,药房那边已显示出病人所需的药品。他说,电脑里还输入了病人的有关信息,如姓名、收据号、门诊号等后,以前看病的所有资料都能查阅到。

随后,刘明建现场对记者做了演示:他把身边一位同事的住院号输入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该同事以前三次住院的明细表。刘明建对记者说,现在北京很多医院都和中医院一样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息中心,病人的基本医疗信息都能查到。

7月15日下午4时,记者又来到了北京空军总医院。在住院部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位身着病服的患者正在大厅设置的触摸屏上查阅住院时已用的药物及价格等,他在立式电脑里输入了自己的住院号后,他住院时的药物及价格等明细表立刻都显示出来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北京许多医院都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在医疗收费、药品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很先进的,但各大医院几乎都没有设立电子病历。

为什么医院不推广电子病历呢?是不是技术上存在困难呢?

3 技术支持不是问题

北京爱生谊联科技有限公司集成部负责人张林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推广电子病历,从软件开发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现在正准备开发一个省际平台,建立省内有关医院的数据中心,以实现医院之间的信息连接。但张林强调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全,如数字传输及授权保护等问题,以确保信息的储存和传送的安全。

记者还电话采访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张建国博士。他称,电子病历在国外属于医学信息学,这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而我国对此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目前各个医院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设备,但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系统连接和信息传递都显得极为弱化,这也是为什么在非典来临时会出现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

4 电子病历三个难点

据悉,北京各大医院能建电子病历却不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资金不足人力不够

据有关人士介绍,医院推广电子病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每名医生必须配备一台电脑,这需要相当数量的一笔资金,但目前医院的资金相对缺乏;其次,全电脑操作,对于一大批老专家、老教授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而无纸化办公还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员对电脑进行维护,这又涉及人员的安置及费用的支出。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二、相关法律不承认

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患者日后发生医疗纠纷、工伤、致残、劳保等问题时,电子病历不具备法律效力。比如,某患者需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相关部门要求患者必须拿出早先看病时医生书写的病历,这是最原始的资料,任何人都不可能造假,而电子病历的真实性却得不到肯定。

三、资源共享很难实现

不少患者都反映,到医院看病时,拍片、透视、B超、心电图等一整套检查都做过,转到另一家医院后,每项检查又得重新做一遍,这对病人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医院都存有电子病历,实行资源共享,无疑为病人节省了一笔开支。但有关人员说,这种资源共享很难实现,因为各医院药品的利润空间是很低的,他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检查费。而且,病人的有些资料是保密的,很多病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他们根本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

5 电子病历指日可待

尽管有不少的阻力,采访中医院均表示,电子病历乃大势所趋。据悉,“十五”期间,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将在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未来几年我国将有70%到80%的医院实行信息化管理。到那时,北京市民期待的电子病历将在医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