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份保险 一只基金 一间小屋

理财启蒙——
2003-09-26 来源:生活时报 易超波/文 我有话说

工作刚满一到两年,积蓄不多,又忙于事业奋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们,有没有理财需求?据一份初步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启蒙理财目标仍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合理调动手头资源,让“三个一”早早陪伴自己。

一般来说,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收入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低于2000元和高于4000元的相对较少。每月的交通费用、饮食费用和电信费用一般合计为五六百元,稍高的一般也不超过千元。如不计租房费用,一般每月手头可以掌控的资金约1500—3500元。工作一年下来,手头可以动用的资金一般在20000—40000元之间。由于购物娱乐等个人消费金额因人而异。因此精确统计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总体而言,一年工作下来,手头一般都有15000元以上的流动资金。由于工作时间较短积蓄有限,一般新参加工作的人不太会选择银行长期存款,即使存银行也多以活期方式为主,因此手头资金运用上较为灵活。

建议之一:先买保险

化解风险,既是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功理财的重要前提之一。由于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目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购买一份合适的保险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年轻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都较好,除伤风感冒等小毛小病外,发生严重疾病的可能性不大,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意外伤害。而相对于保障性更高的终身寿险来说,意外伤害险的费用相对较低,也比较适合于大学毕业生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因此,购买一份针对性较强的意外伤害险,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目前意外伤害险的品种比较丰富,除普通意外伤害险外,还不断细化为乘客、旅游、指定交通工具乘客、出境人员、观光景点娱乐场所、机动车驾乘人员、住宿旅客、旅客、公交车车上人员、参见者和公路旅客等人身意外伤害险,另外还有中国公民境外意外伤害及紧急救援险、出境人员传染病险和意外伤害急救险等险种。根据自身工作及生活的特点,除普通意外伤害险外,投保人还可以适当追加一些特定险种。

如果从事的工作与驾车密不可分,那么可以选择一份机动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险;如果平时爱好游山玩水,旅游意外伤害险值得考虑。

建议之二:挑选基金

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大发展,该投资品种已经成为投资者,特别是长线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新品种。对于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购买并长期持有一定数量的开放式基金,一般情况下不仅能够获得专业证券理财所带来的高于银行和国债利息的分红,而且可以有效回避股市较大的风险系数。而不少开放式基金推出的“定期定额计划”则非常适合于本金较少的青年投资者。

定期定额计划又称为单位平均成本法,指投资者每隔一固定时间(通常是一个月),投资固定金额于固定基金上,不必在乎进场时点,也不必在意市场价格的起伏。当基金净值随市场行情扬升时,固定金额购得的基金单位数会减少,反之同一金额购入的单位数则较多,借此分散购入基金时点,摊平市场高低起伏。当投资者需要资金时,则可赎回整笔或部分资金。目前华安创新、国泰金鹰增长、博时价值增长等开放式基金均已推出该项投资计划,而其他开放式基金则在基金契约中都给未来推出该计划留下了余地。

定期定额计划相对于一次性申购而言,具有四个显著优势。首先,起点低。目前已经推出该计划的部分开放式基金,其申购下限为每月300元。其次,自动转账。只需在基金销售网点一次性签约,今后每期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再次,平均投资分散风险。资金按期投入,投资成本比较平均,可避免高位介入的风险。最后,该计划最大的优势在于聚沙成塔。

建议之三:构筑小屋

由于单位所在地的原因,不少大学毕业生工作之后,往往遇到出行不便的情况。不仅舟车劳顿,而且路费也为数不小。而在外租房则要长期负担不菲的房租,一年下来多少都有万元左右的开销。算来算去,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索性咬咬牙购买一套二手房。但仅仅依靠个人的收入和积蓄显然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借助于父母的力量了。鉴于目前房价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市中心地区的房价普遍高企,因此离市中心稍远但交通方便的一室户二手房成为首选,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附近则更是上上之选。

如果父母方面的经济相对较为宽裕,那么选择一次性付清自然最好。但如果因为经济实力不允许而必须进行分期付款,那么可以向银行申请按揭,选择一份合适的个人住房贷款。房屋首付建议以两成为佳,按揭的月还款应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确定,一般情况下可控制在月收入的一半以下。手头剩下的资金可以应付必要的周转,如果一年下来还有结余且没有急用,就可以考虑用来冲抵住房贷款,加快还款的进程。这样,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带来的麻烦,而且即使一旦不住,也可以租赁出去,用房屋租金冲抵住房贷款。

当然,房屋毕竟不是一般的商品,在购置时不仅要考虑房屋的位置,而且也不能忽视根据自身的财力进行适当的首付和按揭的组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