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战争的记忆

2003-10-14 来源:生活时报 潘黎明 我有话说

(一)

在卢森堡住了一个晚上,到达时已近黄昏,对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轮廓。导游说有一个地方值得一看,看了后,至今难忘。

从德国的特里尔出发,一个多小时进入了卢森堡。但导游没有在卢森堡的城内停下,而是沿着一条弯曲的山道蜿蜒向前。一个绿意盎然的园子,一片苍翠挺拔的松柏,原来这是一个美军将士的墓地。一块块汉白玉的墓碑上刻着在二战期间为保卫卢森堡牺牲了的美军将士的姓名及其出生年月,他们长眠在地下已50多年。那场恶战双方死伤人员无数。墓园的正前方有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有和平天使的浮雕,我们在纪念碑前留了影。车准备下山,导游却说,不远处另有一个德国将士的墓地。德国当时是入侵者,出于人道,卢森堡的百姓还是给了他们最后的安身之地。德军的墓地比起美军的则要显得萧条荒凉。一扇小木门简陋陈旧,墓地内杂草丛生。用条石做成的墓碑由于年代久远和疏于打理,已繁衍出铁锈似的青苔以及被雨水冲刷在墓地溅起的尘土泥垢。二战结束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长眠在地下的将士。那天下午天色晴朗,两块墓地有暖暖的夕阳遮盖,我想他们应该不会很孤寂。

(二)

德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但许多中世纪的辉煌杰作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于一旦。德国的名城比如法兰克福、曼海姆、德累斯顿的古建筑皆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科隆大教堂巍峨壮观,但它的周围走进游人视野里的也都是二战后的新建筑。在德国曾听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盟军轰炸科隆之前,当地的百姓纷纷把大教堂记载圣经故事的彩绘玻璃卸下来,小心翼翼地拿回家藏好。当时他们只有一个心愿:科隆大教堂一旦被战火吞没,战后一定要把它重新建起来。但结果指挥这次轰炸的盟军将领看到大教堂实在太美了,不忍心命令士兵将它炸毁。轰炸期间科隆的百姓死伤不少,但保存在百姓家中的彩绘玻璃却毫发未损。战争结束后重新安装到大教堂上一块也没有少。在当地的百姓看来,这些艺术的瑰宝有时比他们的生命更可贵。海德堡,德国著名的大学城。德国诗人荷尔得林曾在两百多年前他的《海德堡颂歌》上写道:“我祖国风景最美丽之城。”二战时负责轰炸的美军将领曾在海德堡读过大学,他对这座美丽的古城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命令飞机绕道而行,使海德堡幸免于难。今天的德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游客应该要感谢这位美国人。

(三)

诺曼底,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面包车离开了法国的高速公路,拐进了一条乡村的小道。小道旁的植被真像我们十分熟悉的江南农村的树木,貌不惊人。诺曼底的海滩辽阔空旷,战争的痕迹已无处寻找。导游指向远方一处峭壁,他说当年盟军就是从那里登陆的。好像在历史书上学过,诺曼底登陆标志着英美盟军开始向欧洲大陆挺进,它加速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那天下午,只是我们几个人在这处宽阔的海滩上摆着胜利者的姿态在拍照留念。在海滩的上方陈列着二战时期用过的一辆法式装甲车和一门大炮。这是纪念,是不能忘却。后来,来了一群小学生叽叽喳喳地在户外上课,在海滩上奔跑。我们提出要和他们合影,他们欣然答应。战争的记忆留给这一代孩子的已经很少,但愿这些记忆不再重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