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艾滋病病房

2001-05-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60万人。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照顾,已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艾滋病患者理应得到治疗和关爱,因为他们同样是疾病的受害者。

一双袜子脱了半个小时

4月16日,记者来到北京市南二环的佑安医院,看到徐莲芝教授为住院的4位艾滋病人查房。这位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坚守艾滋病临床治疗前沿已11年,诊治过150位艾滋病人。

马义来自四川省,因为吸毒感染了艾滋病,来到佑安医院时已贫病交加,随身的行李只有两箱方便面。徐莲芝为这个交不出伙食费的病人开始了精心治疗,马义的脚踝附近已肿胀溃烂,为了脱下他的脏袜子,徐教授边涂药边一点点地往下褪,竟花了半个多小时。马义出院的那天,徐教授拉着马义的手一条条地交待生活中注意事项。徐教授认为她只是以非常平静的心态对待她的病人,因为这些艾滋病人都是受害者。

“我对社会负责”

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房工作了11年的护士马冬,谈起与艾滋病人打交道的过程,酸甜苦辣俱在心头。

大约是在1993年,医院收治了一个叫立新的病人,他出国回来后被查出患艾滋病,从此悲观失望,住院后每天去饭馆点菜、去泡澡堂子,还故意随地吐痰。在一次为他输液后,马冬问他:“是不是医院的伙食太差了?”立新说:“我是故意的,我要让别人都被传染。”他的心理已严重扭曲。不久,他严重肛漏,大便无法自控,马冬一次次地给他收拾干净。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护理终于感化了他,他表示:“我会对社会负责的。”

这位病人出院一年后,医院接到一个电话:“我得病后最快乐的日子是与你们一起度过的,我快要死了,我只想向你们说声‘谢谢’。我一直按你们的要求做,我对社会是负责的。”电话无声地挂上了,马冬找出立新的地址赶到他家,家属冷漠地问:“你们来干什么,他早死了。”马冬沉痛地说:“以立新的治疗情况看,他本不应该这么快死的。关爱艾滋病人不是医务部门的独家责任,需要全社会一起来。”

死后捐赠遗体的艾滋病人

2001年2月的一天,北京地坛医院的一位艾滋病患者王建光去了,他把遗体捐给了医院。王建光是北京某大学的外语系学生,与濮存昕合拍过《关注艾滋病,男人责无旁贷》的公益广告。1999年冬天,他实习时被安排在一家星级宾馆,客房部经理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他对王建光表示了好感,王建光就这样被这位同性恋者引上了歧途。2000年4月,王建光因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血检为HIV阳性,王建光的精神一下子垮了。

医务人员给他讲艾滋病的知识及世界上的治疗手段。王建光感叹:“如果在学校能学到这些,我就不会得这种病了。”王建光捐献的遗体是地坛医院接受的第8具艾滋病人尸体。 (《健康时报》2001.4.26王伟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