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半世纪的红色生死恋

2001-06-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经历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昔日明媚动人的姑娘徐志远如今已成了双鬓染霜的八旬老人。在青岛海滨鱼山脚下一栋楼房里,老人向记者打开了封存已久的记忆:

1920年,徐志远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苦市民家庭,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半工半读的上海同德医学院。她的大姐在纱厂做童工,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姐姐的影响和熏陶下,徐志远从小就接触了革命真理。

1938年秋,徐志远的中学同学成君宜毅然辍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第二年加入了共产党,从事地下斗争。为了掩护成君宜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徐志远常常与他打扮成一对衣着时髦的情侣,来往于青浦与上海之间。他们逐渐由同学进而成为一对恋人。

1942年春,成君宜撤离上海,到浦东组织抗日武装斗争。不久,受党组织派遣,他又进四明山担任了新四军浙东纵队警卫大队教导员。

1944年初,成君宜辗转托人带信告诉她,四明山根据地目前战斗激烈,伤员很多,医务人员奇缺。他会在树木葱茏的四明山根据地,等待徐志远的到来。

当时,徐志远父母疾病缠身,弟妹嗷嗷待哺,家中经济困难,刚好有朋友说沪上军界正在招募军医,薪金很高,邀她过去。但徐志远读了君宜的信,决意奔赴四明山。

但当徐志远一路辗转来到四明山,满怀希望与日盼夜盼的君宜相聚时,成君宜却在余姚梁弄前方村的战斗中牺牲,当时只有23岁。

在那个沉沉黑夜里,徐志远独自饮泪。然而第二天,这个貌似娇弱的上海姑娘一下子就变得刚强坚毅了,她找到根据地党组织要求留在四明山,留在君宜战斗过的地方!

此后,徐志远被分配在浙东纵队后方医院。这位医术高明的上海女医生在简陋的茅草棚里给新四军战士截肢、取弹片、清理创口,把一个个伤员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徐志远1945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先后在青岛海军医院、青岛疗养院等单位工作的徐志远心中一直牵挂着君宜长眠之地——四明山。

1987年春天,徐志远终于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四明山,并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成君宜烈士的土坟。徐志远感慨万端:黄土之下长眠着的英灵不仅是她倾心相爱的恋人,更是指引她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

此后,徐志远多次到余姚扫墓,并自己出钱修坟立碑,并请求当地党组织同意在她百年之后,将她的骨灰也埋在恋人的墓旁,以实现他们生死相恋的誓言。

如今,在余姚桃花岭成君宜烈士墓的附近,又筑起了一座空坟,墓碑上刻着“新四军老战士徐志远之墓”字样,碑下留着一个安放骨灰的小坑。这就是徐志远百年后的安息之地。

(《北京日报》2001.6.12周静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