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四军后代“皖留”

2001-07-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孟烈近影

日前,记者在安徽泾县见到了“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留在老乡家的8个婴儿中唯一幸存的“皖留”。

眼前的“皖留”已是花甲老人,然而她一点也不显老,矮小的身躯十分硬朗,目光炯炯,有着伶俐的口才和惊人的记忆。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为了实现他在抗战中削弱共产党的罪恶目的,命令新四军限时北渡长江。“皖留”的父母,一个在新四军民运科,一个在战地服务团,都将随部队北上。因形势吃紧,无法将嗷嗷待哺的女儿带走。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母亲把“皖留”留在了老乡家。

就在那天深夜,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九千将士,七千魂归青山……

当时共有8个婴儿留在老乡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皖留”。收留“皖留”的老乡,为逃脱匪军的搜索,东躲西藏,历尽煎熬。在漫长的岁月里,其他7个小“皖留”相继离开了人世,只有詹家的“皖留”幸存了下来。

1949年云岭解放。詹家一次一次地跑宣城,跑芜湖,终于得知,“皖留”的生父叫孟星野,生母叫李辛渠。孟星野在战斗中已牺牲了,母亲则下落不明。

1952年春节刚过,芜湖军分区来人,通知“皖留”被批准享受烈士子女待遇,可以去南京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读书……考虑到詹家多年的养育之情,来人表示,詹家也可以留下她。

那一夜,詹家老两口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养父终于下了决心,叫醒了小“皖留”,给她讲述了一切,并让她去南京读书。

在南京军区卫岗干部子弟学校,“皖留”正式改名为孟烈。

1962年,人民日报报道了烈士子女孟烈不忘泾县父老乡亲的事迹。不久,孟烈突然收到一封发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来信,写信人正是孟烈的亲生母亲李辛渠。

相见时,母亲和继父坚决要把孟烈留在身边,弥补当年因战争带给她的缺憾。孟烈说,“处在两个家庭的选择中,我确实有过一番思想斗争,留在泾县是为报答那里的父老乡亲,留在南京,我的生活、前途从此就可能改变。泾县的父母、大哥也支持我留在生母身边。在做出抉择前,我向母亲表示,要回云岭后再做决定,我确实割舍不下云岭的爹娘。1941年留下的8个‘皖留’,最后只剩下我一人,其中有多少辛酸事啊。一天,匪徒不知从哪里听到风声,说詹家藏匿了一个‘小共匪’,就把我爹抓起来,吊打了半夜,爹爹被打得死去好几次,却不肯说出半个字。娘把我藏在家中小阁楼里,让大哥守护着,自己出门一家一家地磕头,把膝盖也磨破了,让村里人担保。村里的父老乡亲联名做保:我确是詹家后代,这才保住了我……”

孟烈说:我把我的想法写了封长信,告诉了母亲。不久母亲回信了,在沾满了泪水的信纸上,她同意了我的选择。

如今,退休了的孟烈平静地生活在泾县县城的一幢普通民宅里。尽管詹家老两口已经离世,但云岭的父老乡亲一有什么事,还会来找这位识文断字的新四军后代。

(《解放日报》2001.7.2顾许胜 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