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楼”之门关得很沉重

2001-09-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在远华“红楼”前看到这样一张告示:综合各方意见,“红楼”展区空间有限,人流量大,周转困难,影响参观效果,同时也给展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决定关闭“红楼”。

“红楼”出名,缘于赖昌星藉此放倒了3名省部级干部、26名厅局级干部、86名县处级干部,让他们“红”着进去,“黑”着出来。“红楼”出名,还缘于其外表虽不起眼,而内部装修却花掉一个亿,其奢华程度可想而知。当远华案尘埃落定、众贪官先后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后,开放“红楼”,将赖昌星的罪恶和众贪官的丑行公开示众,无疑能产生一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红楼”的初衷无可厚非。

然而,“红楼”开放以来,诸多初露端倪的反常现象却令人置疑和忧心。“红楼”开放之始就以旅游资源面世,5元钱一张票,不分对象,凭票参观。于是8月27日开放以来,四面八方估计至少有10万民众前往厦门。游客如同大海涨潮,一浪高过一浪,车站人头攒动,机场川流不息,各大宾馆人满为患。区区“红楼”,怎能够容得下不加限制的人流涌入,无怪乎关闭告示上说:“红楼”展区空间有限,人流量大,周转困难,影响参观效果,同时也给展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更为可怕的是,某些地区组织参观“红楼”,接受反腐倡廉教育正在走调变味。据某市一家旅行社老总介绍,“红楼”开放后作为一个新“景点”被旅行社列入游程,参加此线路出游的客源多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团队。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借“红楼”之名,行公款游山玩水之实。估计过了9月份,此线路会愈益炽热。由“腐败展”滋生出新的腐败,恐怕连展览举办者也始料不及。

其实,远华“红楼”的详细黑幕已被众多媒体公开披露,对许多人来说,警示教育作用业已达到,不必亲眼目睹;如果这些都还不能警示一个人,即使亲赴“红楼”,也不会有多大用。远华“红楼”的奢糜固然令人警醒,但开放展览后的远华“红楼”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却难以令人乐观。急欲一睹奢华的人们,显然还没有悚然一惊的理性反应和道义反应。这正是“红楼”开与关给人们带来的沉重难局。

(《中国青年报》2001.9.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