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阳门”门匾的“门”字为什么没有钩?

2001-12-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就是从秦始皇开始,讲究进行“避讳”。因始皇的名字为“嬴政”,就讲究避讳与“政”同音的“正”字。故秦代时就出现了将“正月”改为“端月”的现象。

传说,有一年,不知哪位皇帝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门“正阳门”(俗称前门)时,发现城楼门匾上的“?”字有钩,他眉头一皱,心里觉得不吉利,回宫后,就下谕旨,命人重写了“正阳门”的门匾,把“门”字的钩砍掉,以示尊崇皇帝“避讳”,出入“正阳门”顺利吉祥。这样,京城的“正阳门”悬挂的门匾,其“?”字是没有钩的,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有一天,笔者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曹仪简家串门,说起“正阳门”的门匾,其“门’字没有钩的这件事情,亦引起了大师曹仪简的兴趣,他立刻将藏书图文并茂的故宫博物院大型汇刊拿了出来,我们仔细查看,又发现:紫禁城内,悬挂的许多门匾,其“门”字,都是没有钩的。而我国汉字,其“?”字是有钩的,那么明清两代,究竟始于何时,始于哪位皇帝讲究避讳,将“?”字上的钩砍掉,目前无材料可查。(施连方 文)

故宫的雨水哪里去了?

今年京城的雨水还挺多。大雨过后,到紫禁城内一看,雨水都到哪里去了?望着这偌大的皇宫,不由得使人想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紫禁城,以城垣外皮来计量,南北长九百六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共占地近七十三万平方米。这样大的面积,下大雨,雨水可是个大问题。在建造城池的同时,先人们早就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排水方案。在城内设计挖掘了一条内金水河。河道由紫禁城的西北角城垣外护城河的引入口通过地下流通渠道,进来后,曲曲折折流到东南角城垣下的地下出水口流出故宫。你可别小看这条河,这条内金水河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不仅有排水的功能,宫中遇到火灾,还可以从河中取水灭火,美化宫城内的环境,养鱼观赏等。

宫内大小建筑很多,各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下雨时,雨水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明沟石水槽。明沟如遇到台阶或建筑物,下面都有卷门,也称“沟眼”。地面和明沟的水将通过水口流入地下。这些入水口多为石板镂雕刻成铜钱形,外圆中方雕成五个洞,称为“钱眼”。雨水通过这些钱眼流入地下暗沟里。

“沟眼”和“钱眼”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艺术加工而成。样式多种多样,形成了精美的砖雕和石雕的艺术装饰珍品,使其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各个庭院内的明沟和暗沟的水流入纵横交织的沟道的支线和干线。宫城形成一个巨大的排水系统工程。它的具体走向是东西方向的流水,流到南北走向的沟道干渠,最后全部流入内金水河。由于故宫内地上地下,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雨水很快可以流走。

明清两朝还规定,每年到了春季,都要有专人对宫内的沟渠进行疏通。因此,再大的雨,宫内也不会有积水的现象发生。 (古召 文)

(《日下回眸》胡玉远主编学苑出版社定价:24元邮购电话:010-6823228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