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成儒:有挫折的人生更精彩

2002-01-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人们说,李成儒把《大腕》中仅一分多钟的戏演绝了,在结尾短促时间里,他台词吐得颗颗如爆豆,把冯小刚念白的精彩抒发得淋漓尽致。简直让观众见识了一群房地产商的嘴脸。

谁也不会想到李成儒曾经是从最贫穷中成长奋进的,43岁才重返演艺圈排戏。

李成儒的父亲早亡,母亲独自拉扯11个孩子。她没有固定工作,扛过枕木、当过大师傅和保姆。成儒对于童年的回忆,没有童话与糖果的味道,只有对饥饿的体会。

贫穷中的快乐全是从艺术中得到的。兄弟们都学京剧,家里就是个小科班。每逢周末,回来的哥哥们就教他学戏,一家人有拉有唱,有教有学,贫穷被欢乐冲淡了,演员的梦就扎根在了心里,自此十几年不改。

他深得京剧的好处,他觉得京剧是纯艺术的宝藏,从中有取不尽的绝活。“不懂京剧的演员是一条胳膊的演员”。京剧让他身上有了中国人的气度魅力,懂得了传统的珍贵。

1971年,成儒进北京服装厂当学徒工,月收入16块钱。如果没遇上恩师董行佶,他将沿着工资“16元、18元、21元……”的轨道耗尽青春。

1972年在民族宫门口,18岁的学徒工拉住了初次见面的董先生。“董老师,我特别喜欢您的戏,您能不能收下我?”董先生看看这个陌生的小伙子,略一沉吟就答应了。

老师上课分文不取,一周一次的学习持续了10年。老师让他每天必须大声读书报,以培养顿挫的念白。

1980年,他终于在老师的培养下考进电影学院进修班。当时考生7000人,录取了不到40人。

然而属于他的机会却并没有到来。毕业后,他在中央台当了一名场记。干的是体力活儿,体会的是寄人篱下被呼来喝去的滋味儿。但再难的日子他也坚持去老师家上课,每天大声地朗读。

改革开放的春天一到,他就立即投入商海。1990年偶遇正筹拍《编辑部的故事》的赵宝刚,老同学诚邀他加盟出演骗子,他演得十分到位,一下赢得了冯小刚和王朔的好评。此后,他又在赵宝刚的两部戏里有过出色的表演,戏不重而精。1997年,43岁的李成儒终于重返演艺圈。

(《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2002.1.1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