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意大利:“欧洲病夫”脱胎换骨

2002-01-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意大利工业化起步迟,在近代欧洲属于二流国家。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把国家推向了崩溃的边缘。二战后,意大利痛改前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开放,步入了良性循环,成长为当前世界的第6大经济强国。

战后,意大利废除了君主制,建立议会共和制。在经济方面,意大利首先打碎了旧的经济体制。如取消了价格管制和实物配给制,放松外汇限制;实施了旨在增加民宅、减少失业的“范范尼计划”等,很快使意大利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在对外开放方面,意大利政府把本国资源匮乏、经济水平落后的不利条件转化成了竞争优势。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了一批新型产业的同时,对粗老笨重的老工业家底,政府也没有放弃,而是长期保持工业二重结构,让效率低下的老企业吸纳大批廉价的失业人员。低工资使意大利的产品能以价格优势,占领国外市场,还使企业迅速实现了自我积累。当新型企业做大后,传统企业便相继退役。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意大利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增强对外竞争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比如推行国家参与制,对关键行业、支柱产业、风险大的新兴领域,政府直接投资,采取国家控股、民间参股、混合经营的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逐鹿世界市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等。到1981年,意大利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3%。(《中国经济时报》2002.1.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