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中国人脑库”

2002-02-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有幸走进中国第一家“人脑库”。

在安徽医大教学科研楼地下一层脑库标本室里,两台庞大的深低温冰箱正发出嗡嗡的运转声,液晶显示屏上“-80摄氏度”的字样在不停地闪烁着;锃亮的不锈钢尸检台旁,各种标本制作设备排成一溜。

脑库创建人、安徽医大老年病研究所所长周江宁博士1992年赴荷兰皇家科学院脑科学研究所留学,师从世界著名脑科学家狄克·斯瓦伯教授。周博士告诉记者,目前脑库已经收集了新鲜脑组织标本30余份,另有50余份是他从荷兰皇家脑科学研究所带回的用石蜡包埋的脑组织标本。耗资300多万元购置的各种设备也都到位,他带的24名博士生、硕士生已经开始“进驻”脑库,使用这些脑组织标本进行课题研究。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脑科学研究又站在了生命科学的制高点上。周江宁随口给记者讲了几件事:

——国外科学家从宣布脑死亡8小时以内的人脑内取出的脑细胞,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竟还能成活3周,这对脑死亡概念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怎么样才能算死亡?

——人的精子、卵子经深低温冻存后细胞还是活的,还能复苏,甚至还能受精受孕,但脑细胞经深低温冻存后能复苏吗?解冻后的脑细胞还是活的吗?

——人年纪大了,脸上会有“老年斑”,但是有科学家发现,老年人不仅脸上有,脑子里也有“老年斑”,脑子里的“老年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的结构如何,对人的衰老又会产生什么作用?

大脑里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又太神奇了,而有脑库,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故事,都可以一一进行发掘。不过,最引起周江宁兴趣的,还是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周江宁说,目前脑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基础性研究,但是他也为下一步进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做了准备。他设想:可以从人的肋骨上取出骨髓细胞,再分离出其中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定向诱导、定向分化,让其分化到一定程度停止下来,再进行深低温保存。等人年纪大了,出现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病变时,取出保存着的本人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特定部位,也许可以解决很多目前医学科学无法解决的难题。(《健康报》2002.1.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